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解释《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道德经,为学,损之又损怎么解释《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老子一开始就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都有自己的“道”。要究析根本的“道”,就必须要去先知万物之道,再去探究“三”,“三”明白了,就应去探究“二”,“二”明白了,就会去探究“一”,“一”就是“众妙之门”,即无为!这个过程就是“学日进,道日损”。损之又损,就能达到“无为”。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即知道万物自己之道,似乎能说得清楚,如知道水能灭水,知道人有重量,知道地球绕日而转,等等,但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它们最根本的“道”是什么,一时就很难说了。这就要去学习和感悟,这是学习一个“日益增进”的问题,但探究“道”正是一个“日益减少”的过程,最后等明白了道中之道,即“玄之又玄”,你就进了“众妙之门”,就是“无为”了:小到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用去做了,其实“一切都在开始着”。
大道至简。老子这句话是告诉大家,学知识是加法,而知“道”是减法。学习的多了,道理就简单了。学习的少了,道理就复杂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学日益,就是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积累,厚积薄发。
为道日损,就是在求道的道路上看破放下,无所欲求。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利他,宇宙中存在着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成长进步发展的宇宙的意志。《金刚经》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当一个人的心性修炼到无我、利他之境,也就是毛主席所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层次,就比较接近道的本体了。
如此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你的人生和事业自然顺畅,因为你的所作所为符合宇宙的意志。因此你也就自然进入了无为无不为的高远境界。
正因如此,诚如《大学》中所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古人常讲:克己复礼,努力克制自身的欲望,以亲切的关爱之心做利他的事业,为他人尽力,这也正是上天赋予我们生命的重要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
老子《道德经》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思想,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需要人们运用整体(系统)的观点,而不能简单地运用望文生义或一句一解释。也就是说人们要想更好地理解老子的思想,就应该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老子的核心理念,并以此为基础理解全书。
老子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道法自然;2、自然本身是自在与自由的;3、智慧的人会自觉地去过一种少私寡欲的生活;4、人只有主动地放弃主观的有为而自觉地与自然相融合才能获得真正的只有。
在理解和领悟了老子的核心思想后,人们就不难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句话的基本含义。人们在道法自然的生活理念指导下,就能够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和有益,就能够使自己的所欲所求变得越来越少,并最终踏上自由自在(即无忧无脑无怨无悔)的幸福人生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无为”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去做,而是不去做违背自然法则和增加欲望烦恼的事。“无为”即是指不妄为,“妄”者,即是不诚之意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此语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应该结合上下文来全面理解。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四十八章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求知学术的人,术业专攻精益求精每天都会有长进。求道问道的人,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私欲贪念每天就会在减少。减少减少再减少,最后就会达到绝不妄为的境界。当政者道法自然法则无为而无所不为,治理天下就不会骚扰人民的正常生活。如果经常出台繁苛法令扰害民众,那就只能证明他已经丧失治理天下之道了。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可以参考阅读一下《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段话的大意是,当政者不推举宣扬有贤能名声的人,就不会导致老百姓都挖空心思去争虚名。不炫耀展示奢华珍宝,就不会引发老百姓的偷盗邪念。不传播容易刺激私欲贪念的事物,就不会使老百姓信仰迷乱道德滑坡。因此,得道的圣人治理天下,首先就是要清除人们的私欲杂念,通过均衡发展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抑制人们争名夺利的斗志,确保青少年和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从而使得人们处于不追求机巧没有私欲的常态化,也使得那些善于玩弄智术机巧小聪明的人不敢妄为造次。得道的圣人,就是这样道法自然而不强加个人意愿。于是,就没有什么天下兴亡乱象丛生的治理难题了!
以经解经,我们还可以参考阅读一下《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真正的太平盛世治理方式,就是以正治国道法自然处无为之事,彻底抛弃依赖圣人大智大慧拯救世界的绝顶聪明念头,这样就自然会使民生福利获得百倍增长。全面解除仁义道德忠信礼法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束缚,就自然会使老百姓回归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天伦常理。彻底摧毁投机取巧追逐私利的博彩游戏系统,就自然会迎来“天下无贼”的路不拾遗景象了。圣智、仁义和巧利,这三种“心灵鸡汤”对人们的毒害,简直是罄竹难书。因此,人们要想使自己明白大道至简万法归一,就必须保持艰苦朴素的做人本色,尽量减少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的物质享受贪欲诱惑。同时,还必须抛弃“以知谋私”的“仁义圣智之学”腐朽观念,这样就自然会问心无愧高枕无忧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