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解释《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道德经,为学,损之又损怎么解释《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么解释《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学日益增长知织。为道日损,道是退着行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回头是岸。不要争了,老子,伊喜,二人的去向,决定道德经的指向。后人把方向编成隐语,争不出方向来。
为学日益,进入状态,益健康,损什么,损掉所有脑子里装的破烂旧事杂念,为清静打基础。修行升级到不知道每个动作是怎样运动的,无知无为的境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48)怎样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全文如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与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大意):
追求学问,私欲和妄念就会一天天地增多。修道,私欲和妄念则会一天天地减少,减少了再减少,少之又少,就会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尊重、顺应自然,不干涉、主宰天地万物的运行。治理天下要无事可为,如果有事可为,就谈不上能治理天下。
简要解读:
有人把“为学日益”解释为是作学问,求知识,知识一比一天增加。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这个意思。其意是说,作学问(为学),学的越多,私欲和妄念就会越多,离“道”的要求就会越远。这样解释,是与老子“绝学,无尤”、“绝圣弃智”的思想相一致的。
老子认为,学问越多,私欲妄念就会越多,而修“道”,就会使私欲妄念减少,修“道”越深,私欲妄念减少的就越多,减到少而又少的程度,就会达到清静无为的至高境界。达到了清静无为的至高境界,就会顺应天地万物自然发展的规律,而不去干涉或主宰天地万物。所以,治理天下就要无事可作,恪守清静无为。如果政令频发,碌碌多为,干扰人民的生活,就不能治理好天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的成功发射令中国科学界国际话语权“为学日益”,举国欢庆中我证悟了 的导师不知在网上看到了什么,一句话像响鼓重击:
“有个文化学者,懂得为学日益,却把为道日损说得大错特错!修行与学业怎能混为一谈?”
他二十年的修行让我明白:学者强调做加法,觉者躬行做减法。
01 “为学日益”是什么呢?
当“中国北斗”从1增到49,新中国俨然从该领域的大国增步到强国之列。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追求科学、追求学问,理论越来越丰,知识越来越多,对眼界、世界、学界的分析把握就越准。
从各种学说到各个学科,这个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也是“为学日益”。
学者们学得越多,知道得越多,会发现不知道的也越多;知道了自己不知道的越来越多,就越知道天地大道的深不可测。
所以“为学日益”要辩证地看:面对西方强者的竞争,我们不但“为学日益”,还更要创新图强,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否则障碍我们改造世界的本质追求。
现代人提倡“为学日益”,想在宇宙中获取无限的知识。知识在表象上是无限通达的,实际上是有局限性的。当你有一天入于道,落于无为时,你会发现这一点的。
当你进入无为的境界,你会发现,无限的学问就在你自己的智慧宝库中,是当今的科学技术的“术”无声地取代了“为道日损”的“道”。
人类崇尚“为学日益”,欠缺了“为道日损”,这才导致了今人不得不以“术”代“道”。
当学者们辛辛苦苦地爬了两千年才爬到科学的顶峰时,终于惊讶地发现:
觉者们已经在山峰苦等了大家2500年。爱因斯坦临终前一定是这么认为的。
02 “为道日损”是什么呢?
一种人认为:
道不像知识,它是越来越少的,道是对宇宙本源的整体体验,是全部,是一,所以会少,乃至不动意识就能万物合一。
另一种认为:
参加工作后想把事情办好,需要把课堂上学的一些概念逐步丢掉,把握实践规律,因地制宜,随着做事情越来越顺手,脑子里的概念越来越少,这就是为道日损!完全走出了书本,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还有人认为:
无为就是什么都不用干了!也有的说是因势利导的巧干!
答案五花八门,令人呵呵!修行者们则认为:
圣人老子不可能在惜字如金的竹简上胡说八道。今天各行各业的国人都如是国学、如上答题。不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而是盲人圆梦境不同!你反正不用老子授权,所以就随便解释吧,不知敬畏!
03 老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老子的“为道日损”是想说什么?就是做为修道的人,每天都是在做减法,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贪心、减嗔恨、减痴迷、减傲慢、减疑惑;减杀盗淫妄酒,减烦恼,减执着,减知见;多付出,多给予,无所求、无所为,才无所不为。
我们每天都会“为学日益”,但做到“为道日损”的却不多,也不容易。
首先,我们应该跳出贪心。修道,不是想获得什么,是去掉什么。你获取一个什么名份、名誉,或者获取一种什么福报、功德,那么当下你就是所求之心在起作用了。你是“用有执之心,求无为之道”,这是背道而驰的。
你想想对不对?因为你当下的这种贪念的惯性思维出来了,有了这种起心动念了,你就平复不了内心了,回归不了本来的那种清静了,还怎么入道?所以我悟了道的导师严肃地说:
“世世代代,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为什么?就是因为有所求之心作祟。”
其次,他求得道,求成佛,求功德……全是加法!他根本不懂什么是“为道日损”。他出家时、皈依时,为民服务时,想的不是念念为别人,他的初心和想法,首念就错了!起点就错了!那就往后全错了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