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中“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的人,上士《道德经》中“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道德经》中“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什么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小楼,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在学习了“道”之后,就会努力去实践它。不断提高他们在实践中的知识和经验。
具有中等智慧的人在学习了“道”之后,似乎已经学会了,但似乎还没有学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它,但不想实践,只有想法,没有行动。
普通人以嘲弄的态度学习“道”。他们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水平已经很高了,根本就不相信。实际上,“道”不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如果不被人嘲笑的就不是“道” 了。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发就是:努力学习,不断实践,再努力学习,再不断实践,以使循环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任何科学的基本原则和目的。所谓“理论”,主要是指我们在书中学到的能够反映学科主要特征的系统、完整的基础知识,规律,原理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在于强调知识的应用,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实践对理论科学的发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这也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人对道的态度,把人划分成上、中、下三个等次。上等层次的人,一听说道,马上照着去做,并坚持不懈。中等层次的人,听了道以后,做做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下等层次的人,一听说道,哈哈大笑,对道嗤之以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个今年的例子,2O2O庚子。新冠病毒广泛发作,我国政府放弃经济封城闭市,嘴捂上口罩,举国抗疫。更多的国家先是不经意,反应过来学习中国抗疫方法,虽损无忧。美国政府嘲讽这些作为,自行其是,现世报。
这和闻道是不是很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是: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污;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瑾名轩译文:上士听到道,尽力实行;中士听到道,将信将疑;下士听到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越明看起来越暗);前进的道好似后退(越进看起来越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越平看起来越弯)。崇高的品德好似峡谷(越高看起来越低);广大的品德好像不足(越广越缺);刚健的品德好似怠惰(越健越惰)。最质的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白的白色,好像含有污点;最方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好的器皿,反而最晚做成;最大的声音,反而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道是玄妙难懂的,所以很多人听了都会不信,都会笑;如果每个人听了都能懂,都能理解,那就没有人笑,那道还是道吗?
道是怎么玄妙难懂的呢,通过下面可以体会一下:
道是光明的,但看起来很暗味。
道是前进的,但看起来是后退的。
道是平坦的,但看起来是崎岖的。
越崇高的品德,看起来越像峡谷一样虚低。
越广大的品德,看起来越不完整。
越刚健的品德,看起来越怠惰(不勤快不紧张)。
最质的纯真,是一片馄饨。
最美的白玉,是含有污点。
最方的东西,是没有棱角。
最好的器皿,是最晚做成的。
最大的声音,是没有声音。
最大的形象,是没有形象。
最伟大的名字,是没有名字。
只有守道,才能自然而生,才能自然而死,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老子认为,道是最暗昧的(暗),最后退的(后),最弯曲的(曲),最虚空的(空),最不足的(缺),最怠惰的(惰),最混沌的(愚),最有污的(污),最无棱的(柔),最晚成的(慢),最无声的(默),最无形的(无),最无名的(小),所以才成就了道的最光明,最前进,最平直,最崇高,最广大,最刚健,最纯真,最洁白,最方正,最大器,最响亮,最伟大,最有名。所以老子希望每个人(企业国家)都要像道一样,不张扬,不上前,不刚愎,不骄傲,不自满,不强为,不智巧,不类同,不偏爱,不求快,不多言,不自大,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坚守了道,才是长久之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给大家传道,道行于深呼吸想必大家都会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一篇:成都自由行,怎么规划行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