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道德经》里面说“多藏必厚亡”?
道德经,老子,名声为什么《道德经》里面说“多藏必厚亡”?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道德经》里面说“多藏必厚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四十四章写道,“名与身孰轻,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声与生命哪个更可亲,生命和财富哪个更重视,获得与丧失哪个更有害?所以说过分的珍惜反而会更大的破费,过多的收藏反而会招致严重的损失。知道满足,不会遭到侮辱,知道停止,不会遇到危险,可以长久平安。
生命,名声,财富到底哪个更重要?这三样东西对于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生命,名声和财富都是身外之物;有生命而不顾及名声,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有生命,有名声而没有财富,生命之道也难以为继。这三者孰轻孰重,真不是简单就可以作出决定的。老子的观点是告诉我们,要把握好度,不要“甚爱”,不要“多藏”。
三十多年前,从我们家乡到省会城市五毛钱的火车票,大家都想尽办法逃票。现在从我们家乡到省会城市是19元钱的火车票,而现在就很少有人逃票。其原因就是在三十年前挣五毛钱不容易,宁可被查出来接受惩罚也不愿主动买票,这是名声与五毛钱相比,宁可要五毛钱不要名声。现在19元钱与名声相比,宁可要名声而不要19元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名声不止值19元钱,这是看重名声。三十多年前看重五毛钱,而轻视名声,是名声不值钱。“身与货孰多”,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得出结论的,它离不开社会大背景,离不开各人所处的地位。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高尚的价值观,就必须构建社会主义的雄厚物质基础,这是历史教给我们的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下事物,有得必有失,得到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这是规律。
“多藏必厚亡”语出《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这一句,与上一句“是故甚爱必大费”是前三句(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的答案。凡事甚爱其身的人,必然是爱欲缠身,只顾自身物欲满足,所以一生精力完全消耗在物质追求上,为物役一生,故曰“大费”。在老子眼中,这些人是耗费自己、浪费一生来满足自己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慾,而不是利用这短暂的人生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过份的贪求物质与欲望的人,必定要劳心劳力,大费精神,结果失去越多。贪求利禄的人,必定喜爱宝贵的珍品,但是珍品藏得越多,反而使人嫉妒怨恨,结果往往身遭横祸。
贪财货又复不知满足的人,虽然自身用之不尽,可是偏要多藏厚贮,其将来亡失的机会或越多。老子深知“身”是肉身之存在,财货是生存之需要,人之生存,不能脱离居住饮食的生活条件,但是,君子以道生财,以直取货,不妄贪无厌,这才是老子教人“财货贵实用而不必多藏”,积财不如积德,爱货不如爱身,重身不如重德。人若能明悟,君子爱财,取诸于道,且还诸于道,以多余而用不尽之货财回馈社会,树立德于人间,这样才是老子所言之本意。
知足常乐,知足的人,他的心就减少贪求,身心自然超于无忧无虑之间,远离了羞辱侮蔑之事,更不会遭到危险的祸事,像这样的人,可以与天地共长久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藏必厚亡”一句,就是提醒你我:收藏
得越多,损失会越惨重。
比如有人收藏了很多珍贵的邮票,却又不
知如何保存,结果发霉变质,甚至被蛀虫
啃得稀烂,没有任何价值了。不就损失惨
重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答案
出处在甲本(44)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翻译过来就是:
问一下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名誉和私心哪一个更亲?私心和财货哪一个更多?得到和失去哪一个更不利?欲望不止付出的代价必然更大,贪念不除失去的东西必然更多。所以懂得返本而知足才不会受到侮辱,懂得克制自己不正常的欲望才不会有危险,可以保持长久。
为什么说?
这里就是在贯彻《道德经》通篇的一个观念,过犹不及,上一篇提倡的是无为的好处,这篇说的是要克制,要保持一个度,不能被太多的欲望打败。
所以下一篇就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这些都是连贯的相辅相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追求爱情追不到?
为什么努力工作真心待人得不到重视?
为什么拼搏半生却落个潦倒中年?
为什么名声地位难以提高?
为什么金钱财富看得见抓不着?
上一篇:如何才能保持平静的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