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改善便秘?
肠道,食物,大便如何改善便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另外就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我们可能会发现,出差、旅行很容易便意,这和作息时间的改变有关,作息时间改变则我们很容易错过便意,例如平时七点排便,旅游的时候一睡懒觉到10点,错过便意,结果我们就不想排便了,食物残渣继续的储存,就会更加干结质密,往后就相对更难排了。如果由于生活时间变化而便秘的朋友,只要坚持几天规律生活很容易调整便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中医的角度看,便秘和大肠、脾、胃、肺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干热、内滞、气滞、津液不足、阴郁、寒,简单可分为热、气、虚、冷四大类。
第一种:热
如果人们吃太多的辛辣食物或过量的补充剂,它们会引起肠道刺激和热量,最终导致便秘,这是热。
第二种:气
它是由心理原因、不愉快的心情、忧虑的思绪、久坐的运动或病床长期卧床而引起的气滞,导致结肠传导丧失。
第三种:虚
阴虚血少,大肠干燥,肠粘膜脱落,肠蠕动,大便燥结,形成便秘。如女性、虚弱老人或慢性病是由血虚引起的。或是脾胃内伤、饮水不足、患者往往出汗过多、腹泻、阴伤等。
第四种:寒
胃肠道淤滞;或外感寒邪,或过寒,阴寒内结,可导致阴凉内,肠胃郁滞,传导失常,于是就便秘。
如何避免便秘?
1.调整饮食结构
有些人吃得太少,或者食物太细,食物中缺少纤维素和水分,肠道不会引起一定量的刺激,导致食物残留物滞留在肠道太久而变干。结果,进入直肠的粪便残渣很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刺激神经细胞产生便秘,所以要调整饮食。
2.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有些人忽略了经常排便的严重性,或者由于生活、工作和旅行等因素而忍住便意,或者由于肛门疾病、害怕疼痛和流血而推迟排便时间。这些都会使直肠壁上的神经细胞受压于直肠的压力,延长直肠停留,进而形成习惯性便秘。所以,建议大家按时排便。
3.尽快治疗肠道疾病
肠道肿瘤和慢性炎症可导致肠狭窄狭窄;巨结肠症可引起直肠痉挛抽筋;腹腔巨大肿瘤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妊娠、腹水等压迫大肠,使粪便停留由于肠阻塞而形成便秘的时间过长,这样需要配合这些疾病本身治疗。
4.保持好心态
强烈的精神刺激、过度的情绪紧张、惊慌、焦虑或注意力高度集中都会造成时便秘,要保持心态平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炎热的夏季到来,越多人开始抱怨:最近又便秘了,得去买泻药排便了。的确,由于现代人饮食结构不均衡和较快的生活节奏,排便不顺或大便秘结已经变得很常见。但治疗便秘一定要吃药吗?像这样依赖泻药通便真的好吗?
一般来说,便秘会有这几种表现:(1)排便周期长,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2)大便干结,硬如“羊屎”;(3)虽排便周期不长,但排便费力;(4)虽有便意,但排而不畅,便后仍有便意。
而导致便秘的原因大体可归为两大类:
一、器质性便秘。由于肠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便秘,这类便秘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二、功能性便秘。通俗而言就是由于年龄、饮食结构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便秘。比如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引起的便秘,女性减肥期饮食过于精细引起的便秘等。这类便秘需要我们在生活习惯上多注意,比如:
1、每天至少喝3升水
若体内缺水,就会令大便干燥,无法顺利排出。因此为了防治便秘,除了多进食果蔬等水分较多的食物外,每天最好额外再喝约3升的水。
2、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改掉“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的坏习惯,多散步、三餐后按摩腹部都能促进肠胃蠕动。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最好的排便时间为早上起床后或早餐后,当然也要改掉排便时玩手机等坏习惯。
4、注意饮食
粗纤维粮食、蔬菜、瓜果、豆类食物等都利于排便,当然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减肥的女性如果肉类摄入过少也会出现便秘现象。
那么,当出现较为持续或严重的便秘情况时,除了注意饮食等生活习惯外,我们应当怎样进行有效治疗呢?
在中医角度而言,便秘治疗要分清“虚实”,拒绝胡乱用药
在日常生活中,便秘人群往往喜欢通过吃泻药的方式进行通便排便,虽然畅快一时,但大部分药物其实都具有强烈刺激性,如果胡乱用药,不仅会损害肠胃功能,形成药物依赖,严重的更会导致肠胃型癌症。
因此,在治疗便秘时,应首先弄清楚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便秘,然后再对症治疗:
一、热结肠胃(热秘)
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腹胀腹痛,口干、臭、苦。
治法:清热润肠通腑。
二、气滞郁结(气秘)
症状:大便秘结,欲便不得,甚至腹中胀痛,纳食减少。
治法:顺气行滞。
三、津亏长燥
症状: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口干。
治法:养血润燥。
四、阳虚寒凝(冷秘)
症状:大便艰涩,排除困难,小便清长,畏寒喜暖,兼腹冷腹通。
治法:温通开秘。
参考资料:
1.《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七版,2017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 王辉武:《老医真言》,2014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吃疏菜、水果,多喝水。少坐多运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