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通行本)第3章如下,老子是不是要把老百姓“变成傻子”?
圣人,老子,道德经《道德经》(通行本)第3章如下,老子是不是要把老百姓“变成傻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百姓本身是不是傻子?是不是上行下效盲目跟风?老子认识到了老百姓的傻,不是老子想让老百姓变傻。圣人治国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避免老百姓学样子去争贤争货,多争致乱。圣人清静无为不以自己的私欲去干预老百姓,则社会和谐天下大治。老百姓有了认识如果都自以为是互相不服必然天下大乱。想让老百姓聪明起来会导致社会走向混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啊,老子就希望国民不要竞争,大家听话就好。他可能倒没有想让人傻,不过按他这么做变傻可能是必然的后果吧。可能在封闭系统(就是没有其他竞争的国家或系统)下,这样做有可能能够运行一段时间。长期看会导致人种的退化吧。难怪最后道家没有被政府采用。
这一段体现的出来,老子可能是赞同国有经济的。嗯,在国有的情况下,大家收入可能都差不多,就谁也不愿意去认真做事了,慢慢的社会各类人各方面的能力也会退化。这样社会不会有太多的竞争,也不会有太多的发展了,长期可能导致社会的财富很少,抗风险能力很低。苏联东欧都是因为这样而崩溃的,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做了正确的决策,放弃了国有经济,改革开放,确立私有产权。
现代社会我们国家还是要跟其他的60亿左右的人民去竞争呢,努力发展经济科学文明。如果学着老子就这么做下去的话,恐怕真的要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有犬儒主义倾向:人不应被一切世俗的事物,包括宗教、礼节、惯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等习俗束缚,提倡对道德的无限追求,同时过着极简朴而非物质的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好!这是误解《道德经》的古今俗见之一,主要是忽视经文首章宗旨,望文生义而来。下面由此出发,闲聊几句,供参考。
【1、“道德”的价值】
老子在首章已暗示的很清楚,说“道德”只为教人做圣,没别的用意。圣人是这样的:(1)悟“道”而不迷“道”,即对万物没看法,也不逐、不离万物。(2)在“道”而不用“道”,即不认为什么是“道”、什么不是“道”,在道不自视,明道无得失,见万物无分别对立。(3)常无欲而能遍知一切,即永远没有心理活动,不思想、不动念、不追求,就恢复自己圆满的道性智慧,永无迷惑。(4)离欲无苦,不欲无惑,身心自在,超越矛盾、时空和生死,永恒长寿。换言之,老子写经传世的目的就为使人“悟道做如此的贤圣”,不再做凡夫。能看出,“欲”是教育的分水岭,离欲、断欲、无欲是教育的方向,因为生欲、有欲、在欲是痛苦根本和人生陷阱。
【2、本章大意】
只要明白首章暗示,就能通全文,没有疑惑。同理能知,本章还是在重复“无欲的重要性”,为首章做注解,可解读为:“无欲之法”就是远离矛盾,即教国民明白自己与圣贤同是“道”的化身,天生平等,故不该高看他们,不将之视为善极,才合乎“道性”。同理,也教育国民不生对自己有用的利益之心,也不生对自己有害的回避之心;不视难得之物为贵重,而去追求之。人人都如此,心常在“中”,不在“两极”,天下就无盗贼之祸而太平;人人没有欲望,不逐万物,时常无求而安、知足而定,心就不乱而幸福。圣教的治世方法只在制心克念,使人无欲而虚心,恢复圆满道智而再不迷惑,削弱原来追求一切之念,身心就泰然康寿,最终实现家国安宁。可见,常使人无思、无想、无欲、无求,就是教他们入道作圣的诀窍。人人都成圣贤,心智相同和相通,也就不会去迷惑着相争互害和胡作非为。大教就是教人“无为”,就是教人对一切无欲、无心、无求,永远平等待之,所以天下事难不住圣人,无所不治。
【3、“无知”的含义】
经文的“无知”不是今人理解的“愚昧(无见识)”,此处的“知”指欲望念头,因为凡夫认识一切,必须先生欲望,以念头追逐一切,如盲人摸路,没有智慧。若能无知=无欲=无念=无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心理活动”的意思,无欲则智,能遍知一切。老子在首章已暗示,“道”有真假两性,而人生欲望就陷在“道”的假性“有”里,见不到万物真相;人无欲望,才能顿证“道”的真性“无”,由此入道门。
【4、“道智”的特点】
老子在首章隐语,道德是万物(包括人)的本具智慧,圆满无碍,无所不能,超越矛盾和生死,但欲望如云雾,会遮蔽太阳(道德),使人暂时迷惑这个圆满能力;只要当下无欲,就立刻恢复这个道智,遍知一切,经文就为说破这个世间最大的真相。凡夫如同盲人,不知自己有无穷道智,在欲望黑暗中呆久了,习惯成自然,失去道眼,总以为必须用念头追逐一切,以此生活度日,不能出离自造的矛盾和生死,终生痛苦无安。所以,觉悟道德就是无欲无为,无欲无为就是恢复道智,恢复道智就是作圣贤,就是解脱矛盾之狱,获得永远自由。圣人不说此理,凡夫哪有觉悟的可能?这就是《道德经》圣教的唯一指归。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