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甘油三酯过高,怎么样通过饮食降下来?
甘油,脂肪,饮食甘油三酯过高,怎么样通过饮食降下来?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甘油三酯过高,怎么样通过饮食降下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甘油三酯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TG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当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无论甘油三酯基线水平如何,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的基础。以下生活方式改善对高甘油三酯患者有帮助:
一、控制饮食总热量、限制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摄人,尽量少吃动物内脏等食物。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选择使用富含膳食纤维和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摄入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
二、多吃蔬菜增加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可使 TG 降低 20% 一 50%。
三、限制饮酒。酗酒是导致 TG 升高的常见原因,TG 重度升高者应立即戒酒。无饮酒习惯者不建议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应将每日酒精摄入量控制在 30 g(男性)与 20 g(女性) 。酒精摄入量(g) = 饮酒量(m1) × 酒精度数(%) × 0.8。
四、住了饮食控制外,还应该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体重降低 5% 一 10%。TG 可降低 20% 左右。尽量使 BMI \u003c24,或 1 年内使体重降低至少 10% 以上。减肥可动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的方式。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经过 2—3 个月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后若 TG ≥ 2.26 mmol/L,应启动药物治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饮食只关注甘油三酯也无法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三餐中应该注重脂肪、胆固醇、嘌呤、糖类的摄入,另外要照顾均衡营养膳食,这样才能更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首先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健康身体的重要指标,科学实验证明,25岁~55岁之间的人,每天早上5点~7点间起床因为这个时候最适合中年人的体质,这个时间段起床可以将血液的粘稠度降到最低。晚上9点~11点之间休息,可以充分保障身体各个机能有效地自行调理,修复身体欠缺。5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也应该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至少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足以调理自身机能。
日常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避免摄入较多高油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烹饪方式也尽量用蒸、煮、炖、烧、清炒等方式,减少油脂、糖分、盐分摄入过多的情况。三餐多食鱼类和富含精氨酸的食物。精氨酸补肾填精有助于补充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的形成。而鱼类则富含甲硫氨酸、黄牛氨酸等优质蛋白,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减少血液脂肪沉淀。海参、泥鳅、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籽的都是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多食有益。可以在主食中适当加入粗杂粮、杂豆、薯类食物混合,或者用薯类食物代替部分主食,这些食物中富含膳食纤维成分,可以抑制脂肪、胆固醇、糖分的吸收,从而平稳血糖、血脂。日常还应该保持运动习惯,多参加运动,强健体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感谢提问。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甘油三酯(TG)水平以空腹(进食12小时以上)<1.7mmol/l为合适水平,TG≥2.3mmol/l为升高。
根据空腹甘油三酯水平的不同,对高甘油三酯严重程度分层。血清甘油三酯>2.3mmol/l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当血清甘油三酯>5.6mmol/l者,除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增加之外,急性胰腺炎风险明显增高。
如下,给您普及一下血脂的概念。所谓血脂,指的是血浆中的胆固醇(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总胆固醇是血液中各种胆固醇的总称,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等。
而高胆固醇血症,则包括了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LDL-c)、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4种基本类型。血脂包括了两个指标,一个是胆固醇,一个是甘油三酯。如上两个指标,哪个高了,哪个也就是高血脂。
医学研究表明,高血脂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的研究主流基本都集中在“坏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 身上,这点毋庸置疑,高LDL-c能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患者的LDL-c水平越低越好。
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脂肪组织中,血浆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中,包括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残粒。食物摄取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肝脏合成及分泌富含甘油三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可导致血浆的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至于食物,比如肥肉、动物油的中,能增加甘油三酯的水平,所以,平时肉类,可以多吃鱼类,尤其是深海鱼。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谢谢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日益扩增是目前值得重视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心脑血管慢性疾病,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死亡率第二名的大头,如何预防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最终要的还是要注重自己的一日三餐,注重自己的作息,加强运动,提高体质。心脑血管疾病诱发的前身多半是一些生活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另外还有高胆固醇和高尿酸的缘故。由于物质条件的提升,更多人的饮食偏向大鱼大肉,大油大盐和不节制,然而,又由于越来越便利化的社会,让更多人习惯了久坐久躺,缺乏室外运动,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因为,更多的人会摄入额外热量和油脂,而又无法得到即使消耗,久而久之,身体肥胖,皮下、内脏脂肪开始囤积,更多的慢性疾病找上门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