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老子说的“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为之,道德经,礼义如何理解老子说的“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本章与首章的关系】
在结构上,“道、无、有”是首章的三个主语,“道“是本章唯一的主语。在文字上,本章的失道者和证道者都是“道”的化身,一个迷道,一个觉道;迷道就是迷“有”,觉道就是觉“无”。故本章实质还是在讲“道、无、有”的关系,与首章一样。
【5,字面含义】
大致为:“道”无形,不会显出“有德”的样子,即以“无”显示“有德”。“道”发挥“德“的作用时,不因为“道”无形,而失去“德”,即“德”也是无形。“道和德”的这个特点表明,“道”虽不显却无所不在,所起的“德”用虽也不显,却无所不能。人若悟道,就显现与“道”一样的特点,为道(为仁、为义)而无形,用德而有形。同样,为(二声)礼时,也无形,不同于俗人,故不尊从于世俗有形之礼,弃之一边,因为行的是“无上之礼(道)”。人本就是道,自有德在;人能明道,必懂德用。所以,反之,人若迷“道“,才会追求“德”;人若失“德”,才会追求“仁”;人若失“仁”,才会追求“义”;人若失“义”,才会追求“礼”。也就是说,世俗的“礼”就是人缺乏道德(忠信)的表现,人人都学“礼”时,说明百姓、社会、国家都在“迷道失德”,非常危险,是动乱的开始。也因此,世人常说的“礼教”,不是真的“道“,而是“道”的假象,人若迷在这个表面的“礼”上,而不悟自心内有的“道”,将从此愚痴下去,没有好下场。所以,真修的人只觉悟内在“道”的“无“性,从无入道,自然无所不能,拥有厚德,而不会向外追求和奉行所谓的“礼义仁”;只要悟道,就自然做到一切圣教,不学也得其义,而不追求徒有其表的“礼义仁”------这就是“人要先悟道,而别盲目学俗教”的原因。
【6,中心思想】
显义三个:(1)“道“无形,“德”也无形;“道”无为,“德”有为。(2)证己道就能明己德,明己德就能用己德,而不必向外学“礼义仁”之德。(3)学礼人迷,学仁人惑,学义人愚,只因真正的礼仁义在“德“中,德在“道”中。大教以道为根本,失教以失德为先。天下之祸,起于人迷道失德。
隐意三个:(1)人身即道,人行即德,若人悟无形的“己道己德“,自然就通达一切“礼义仁”的道理。(2)世俗的“礼义仁”都是道德本就包含有的,人只要悟道用德,就可自然发挥出来,不必向外另学别的“礼义仁”。(3)真正的“礼义仁”生于无形的道德,不能从外灌输。
总之,“道“生一切,“德”益一切;以“无“显真,以“有”显在。同样,“礼义仁”也生于“道”,包括在“德”里,不用向外学。悟道就悟德,悟德就能发挥出“礼义仁”的善用。若忘道失德,舍本逐末,既学不来“礼义仁”,还会引起天下大乱,是发心证道者都该警惕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识,事来之前逆料之识,
这个往往依据以前的经验或者
仅仅只是猜想,
往往只是事情的表面,
而不能认识事情的本质(道),
以之为行事之则,
可能误事,
不足以为聪明者。
前识,当前境界之识,
基于耳目,
看到的是当下现象,
却没有注意到无相的实相(道),
皆由分别识而成,
是开悟的障碍。
前识,前言往识,
有圣人之识圣人之言,
然时易时移,
难以应对当下现实境况,
不足以成为普遍规律,
当然不能照抄照搬,
不然的话,愚至极也,
尽信书(原指尚书,此借用之)不如无书。
凡此种种,皆说道之体认,
须自己实证方为真知,
余者皆其华,
或不实,
或少实也,
不足以与言道,
更非学道悟道者之所欣。
(绝圣弃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的句子,整章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从道、德、仁、义、礼五者的层级关系看,道是人类最高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东西,而礼则是最次要最外在最外皮的东西,因此,道可以大力倡导发扬,而礼则应当限制,不值得提。但,周朝和孔子是倡导礼制的,尤其孔子一再强调克己复礼。由此可知,孔子礼教文化教育是重次要、重外在外皮的文化教育,这就是逐渐坠堕落后的原因。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就指出了礼或礼教是人类社会最靠不住,最不可依赖的文化教育,是引发社会动乱的根源。“乱之首”,就是言乱没有超过礼的。因此,礼和礼教是没有任何忠信可言的。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什么是前识?就是前人的认识和经验或意识,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已经探明掌握了的熟知的习以为常的东西或技术,这些就是老子所称的“常道”。“前识”与“后识”或“未来识”相对,“后识”或“未来识”就是现在还在探索之中尚未明朗明确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人类最有价值,最有希望,最值得关注;未来出现的或新发现的以前人们未知的东西就是“非常道”,其希望就是它能产生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从而拉动社会前进提升。因此,“非常道”就是最值得宣传宣扬发扬光大的“可道”,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非常道”最有用,最有价值,因此人类应当追求追求追遂探索后识或未来识,不应该追“前识(常道或红尘。)”,因追前识无用,不能给人类帶来新的希望,这就是追前识愚蠢的原因。“愚之始”,就是言追前识的积累越来越多,形成的愚蠢也会越来越愚,而形成十分顽固难以撼动的“愚蠢山”。孔子春秋,司马迁史记以及二十四史儒学史笔都是追前识的,所以他们就已经形成了“愚蠢山”。“道之华”就是言对道外表的粉饰装饰,也即道的外在形色,不具备道的内在本质。
上一篇:司机转行做什么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