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儒学导致经商耻辱当官荣耀?为何古人都乐于从政却不喜欢去经商?
儒家,孔子,商人儒学导致经商耻辱当官荣耀?为何古人都乐于从政却不喜欢去经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的政策是\"重农抑商\",国家需要固守农田提供粮食和兵力的人,并不鼓励像商人一样流动的人,商人对国家有贡献,却是不被信任和尊重的。
因为,一旦国家遇到危难,商人会立马带上金银细软逃跑,而农民却会为了土地奋勇保家卫国,因而商人处处受到限制。
而古代\"学在官府\"以及之后的私学,本就是培养为官做将的目标,诸子百家概莫能外,学成之后求仕并不奇怪,不单能实现治世理想,还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实是一个风光的追求。
儒家的学问,本就是修身平天下,求入仕是符合时代的自然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山东人天天拿孔子、孟子、孔孟之道、儒教来吹牛,直到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可见他们受其毒害有多深,从而就让山东人形成了一种死板固执、封建愚昧,缺乏变通的这么一种落后思想,所以大多数山东人一生的追求就是种地、打工、当官,却很少有经商的,要知道,种地是靠天吃饭的,就算山东不十年九旱,也很少有能发财的,山东人出去打工,多半也是出苦力的,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仗着人高马大,吃苦耐劳,但也只供日常开销,当官倒是一个吃皇粮,旱涝保收的好差事,但是官运恒通的能有几个,这是需要运气,财力和关系的,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孔子说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的目的就是想当官儿,但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山东人偏偏一条道跑到黑,宁可去闯关东讨饭,也不会去经商,与其说山东人忠厚耿直,倒不如说山东人完谷不化。有人会说,山东的GDP领先全国,但这和山东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扶持有很大关系。自己不想经商,又不善经商,但看到外地人到山东经商做卖买挣了钱,就眼红嫉妒,各种诋毁诽谤,说人家宰客、抬价等等,完全失去了一个山东大汉的大家风范,给山东抹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人也喜欢当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升官发财,现在都是,别说古人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学让人热衷升官发财,不过是现代人将古代人求学只是读儒学,实际是自汉代古时读书人读的儒学,与现代人读书学语文思想哲学课是一个意思,只是将儒学当作所谓主课,但是是有其它副课的,也就是天文地理算术农学工学,实际是由于只有相当于现代的中学教学,缺少了小学教育制,于是知识就只能少范围里传播,更不是免费教育,能去得到读书机会的人都是非富则贵的,故来来去去都是那帮人,官当官,父传子,子当官,商从商,父从子,子从商。到隋朝开始有科举,要读书人全国统考,有功名种榜才可以做官的,以唐朝宋朝明朝以汉人为主朝代为例,后人看到普遍的官员知识水平是相当高的,我们看到的唐诗宋诗大部分都是高官厚禄之人,绝少有平民百姓能写出好诗好词留给后人的。汉朝是有高等教育的,不过也是私人机构开的,如司马懿之前的大家族,司马徽就是一个专教军事权术技术的学校校长了,汉未三国时大量的人才如诸葛亮等等都是这些私人高等学府的学生了,古时商人大部分身兼农或工,很少专职从商,所谓商人与地主小城工商业主的一种分工称呼,应该没有现代的只从事卖买,没有实业的商人的,如西门庆就是典型的地主财主商业兼一身的,所以读书人考到功名的都当官的,高官财主之子考不到功名,就会做财主商人,后人只是看到能从官的,都是科举考到功名的人!大量考不到科举功名的读书人从事其他普通工作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旧中国儒学学习就是让人升官发财的。皇家学习为了做皇帝,文武大臣学习为了辅佐皇帝,一般公职人员学习为了当好大臣的参谋。平民学习为了谋取功名。
士农工商,古代轻视商人。万盘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儒家根本看不起经商的,咋又会去经商?不过商人赚的钱,又大部分回到了儒家手中,妙哉!个中缘由大家心知肚名,不脏手,照样把钱赚了,又何必多此一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