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史记》上记载说孔子晚年西狩见麟,便曰:吾道穷矣?麟与孔子的道有何关系?
孔子,麒麟,老子为何《史记》上记载说孔子晚年西狩见麟,便曰:吾道穷矣?麟与孔子的道有何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何《史记》上记载说孔子晚年西狩见麟,便曰:吾道穷矣?麟与孔子的道有何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抓了一头“四不像”,孔子就感叹自己的道,到了尽头?
孔子写《春秋》,写得很辛苦。搜集资料的体力劳动倒在其次,关键是他要对写下的每一个字负责,从而绞尽脑汁字斟句酌,虽然很累,但他始终坚持笔耕不辍,直到发生了一件事。
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的春天。管理山林的人在鲁国都城曲阜西边的巨野县一带打猎。鲁国权臣叔孙氏的司机鉏(chú)商抓到一只奇怪的野兽,用车子运了回来,献给叔孙氏。叔孙氏被这怪兽吓了一跳,以为不吉祥,自己不要赐给了别人。孔子看后,“这是麒麟啊!为什么来啊!为什么来啊!”像个孩子般掩面大哭起来。
和龙一样,麒麟也是人们理想中的神兽,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有学者考证,这个怪兽很有可能就是麋(mí)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据说麋鹿在汉朝已经基本上绝种了,到了清代,只在皇家的猎场内可以见到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看到了这种奇妙的动物,这伙强盗就把原产于中国的麋鹿抢走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人送给我们国家几头,麋鹿终于不再“迷路”, 回到故乡焕发了生机。现在江苏的大丰市、湖北的石首市都有数量较多的麋鹿群。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带有象征意义的神兽。它们有的是先民们想象的观念的产物,有的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他们身上,总带有文化的象征的色彩。麒麟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神兽。古人认为,这种神兽事仁义的象征,他的出现,必然为天下人带来幸福。但好像天下一直不幸福,所以麒麟出现的机会的很少。
据说孔子这时正在写《春秋》,看到抓了个麒麟,认为这是凶兆。因为他认为麟是祥瑞的“仁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会出现。现在天下大乱,麒麟不愿意出来,而是被抓出来。孔子和麟有同样的感受。麟是“出非其时”,出现的不是时候,而孔子是“生非其时”,生活的时代不对头。孔子认为自己和麟是难兄难弟,命运相似。孔子对未来彻底失望,于是干脆罢工——不再写《春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习主席说:每个中国人一生中必读的三本书《易经》、《道德经》、《论语》”可见主席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和传承,
《周易》是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石。读《周易》,就是给我们打开另一片天空,增加我们生命的维度。时、位、命:“时”指的是时机、时势;“位”指的是位置、地位。时与位的结合便是人生的处境!易经的核心读懂时间!顺应习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趋势,顺应天时地利人合,在新的时代、新的潮流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用最赋有时代的语言,去诠释周易文化的内涵,2019年合上道则可一飞冲天!合不上道则一跌深渊!
学道,悟道,得道,传道!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学习一代圣哲老子,从凡入圣的传奇一生!
2019彻底进入文化时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请看我关于老子的真正形象一文。
麒麟是我们现在恐龙分类中的一种,属于四象之白虎种,其实就是上古文明时代的主角。老子就是麒麟。其他更多都可以看我文章。
恐龙时代湮灭了,个别恐龙存活到了汉代;秦兵狩猎的巨人就是恐龙之一。
孔子见识没那么广,初见老子时还年轻,感叹: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
也就是说,孔子见到老子的真面目,问道之后,发现老子那一套不适合当下七国争霸的形式,即没钱也没权,有点脱离现实,所以孔子依旧坚持自己的“道”,并未从老子哪里学到多少东西。
而后见到麒麟,也就是跟老子同属的一个种族,才知道老子那一套其实挺好(学易不到一定年纪没有一定阅历是不可能明了其中意义的,所以孔子晚年才学易有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见了,不过是个传说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说道。
无穷:无所不包,无所不知。
穷:有限。
麟,孔子儿时、少年、青年、壮年,都没有见过,说道过。晚年见麟,无法说道。故不知道该怎么说:道穷矣!
上一篇:铁线拳和咏春比较哪个厉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