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你会接受哪一种?
仁爱,墨子,兼爱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你会接受哪一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你会接受哪一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建伦理,去伪存真。单讲一句二句尚冠冕,联系起来,总是贯穿着一条封建毒线。这就是孔学。至于默子的兼爱到是人情、人性还多一点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的仁爱是一种博爱,父行父道爱其子,子行子道爱其父。统治者也不能苛政,要体察民情,关心民意。社会各界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主要侧重上对下,也即君对臣,父对子的爱。
墨子的兼爱主张爱无差别等级,爱万物,容万物,同时爱不同人与事。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兼相爱,交相利。
因此,我更喜欢墨子的兼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管是那种爱都说的人应该和人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的机制。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础是价值交换。通过合理的利用市场化来实现更多的公平,从而实现更多对于人类本身的关爱和人性的发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你所说,特郎普你也爱也忠于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的仁爱是指,通过自身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德行,在待人接物时尊重对方,按照合乎情理的规则处理问题。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强调尊重别人。他的仁爱包括对“仁者”的要求和其施仁方法的规范。
子曰:“刚、毅、木、讷(ne),近仁。”即公正廉洁、意志坚定且果干坚忍、性情质朴、谨言慎行之人方为“仁人”。如果他们在外行事时能“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则为仁爱之人”。强调兢兢业业做事、不卑不吭待人,尊敬、善待他人。
墨子的兼爱实则是“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学说的主旨,并以此为核心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主张,这些精神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从以上可得出墨子的兼爱更注重于团队的协作,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的互助友爱及自我牺牲的精神。墨家非常注重客观现实,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更具有现实的功利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孔子的仁爱还是墨子的兼爱,因受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今人应根据时代的变迁客观的认识理解其丰富的内涵,不可一概而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之上,而墨子的“兼爱”是一种无差等的爱。墨子认为“仁爱”是自私之爱,“兼爱”就是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儒家认为:如果社会没有等级,尊严、秩序何在?墨家认为:世界本来就是平的,只有公平,才让所有人享有尊严,人人自觉互敬互爱,天下自然太平。“兼爱”远比“仁爱”宽泛,“仁爱”则比“兼爱”具体;“兼爱”的根据是外在的超越,“仁爱”的根据是内在的超越。孔子的“仁爱”主张从自身做起,层层外推,虽说高远,但不空疏,也不艰深,比较现实。所谓“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进退自如,随机应变,游刃有余。而墨子的“兼爱”,虽说从现实出发,但其观点骨感,刚猛有余,柔性不足,进退失据。而且他让人不分等级、贵贱、人我相亲互爱,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兼爱”这种理想就像太阳,虽不可触及,却普照万物,让人明亮神往。我比较倾向于接受孔子的“仁爱”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会回答我选择一种,但到今天我觉得选择哪一种都不满足。
孔墨都是诸子百家中的显学,孔子提倡的是仁义,墨子提倡的是兼爱非攻,都非常有自己的思想特点。但事实上在战国时期,这两个学说都不是最受推崇的,当时最受推崇的是法家,因为法家治国平天下见效快。
上一篇:我跟老公总是感觉没办法真心沟通,过得很痛苦又不想离婚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