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企业如何提高员工的执行力?
员工,执行力,目标企业如何提高员工的执行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关注全部变量,只要在一个变量中做好,做到极致,就很大机会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
那么这一个单一的目标,在我看来,就是这次活动的“北极星指标”了。
因此,对于执行团队来说,我们拿到任务的第一时间,不是快速执行,而是梳理出一个,对全盘目标都起作用的单一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定做这次执行的“北极星指标”。
而除北极星指标以外的次要指标,我们就不要让他出现在团队的执行日程上,因为这会分散团队的“执行注意力”。
2、细化分解执行流程
确定好主要目标以及活动方案之后,我们就要思考执行流程的问题。也就是需要什么人,这些人要做什么,要怎么安排的问题。
因为这次我们讨论的是执行,关于活动的方案和创意就不过多阐述,但因为时间比较紧迫,所以我们的方案也尽可能的简单可操作。
但别以为做到简单可操作的执行方案很容易,这里面其实蕴含着《精益创业》中“最小可行模型”的概念。
假设我们把一个企业的营销活动以及一次团队任务,比作成一个产品。那么我们在研发的时候要做的,不一定是越精益求精就越好。
将一件产品用最少的资源快速研发出来,并且投入到市场验证,快速迭代,快速完善,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省时”、“省力”、“可迭代”。
那么,要做到一个产品,或者一次团队任务可迭代有效率,关键地方就是要分解好执行的流程,然后排定优先级。
比如在这次营销活动中,所需要的营销工具是H5链接,线上宣传海报,线下宣传单张,推广文案等。
我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集中完成一个任务,再去做下一个。虽然这是传统的做法,但因为时间紧迫,我必须粉碎所有的任务进程,用有限的资源分解完成。
因此,我将H5、海报和宣传单张的设计,分成三条线同时进行,让设计用尽量短的时间做好H5和宣传单张的设计,然后交给前端和对接人跟进,自己继续完成海报的任务。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时间,还可将每一个步骤分解开来,根据每一个步骤的完成质量进行评分,有利于下次任务的针对性优化。
3、形成项目小组或问题解决小组
在细化好执行方案之后,最关键一步,就是形成这次任务的执行小组。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知道,在很多企业当中,都是采取“部门式”工作流程。
比如你是一个做互联网的公司,在决策层下面可能存在着多个部门,市场部,技术部,设计部.....
如果要临时进行一个活动,或解决一个问题,你需要到市场部确定需求,设计部设计原型,技术部进行开发,这样的沟通和时间成本实在太大。
而且遇到产品开发期,技术部门主管还不一定愿意抽调人手,因为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执行指标要完成。
那这样的工作方式,就会形成一个个的“筒仓”,每一个部门只关注自己手上的工作,协作变得无从谈起。
《增长黑客》认为,打破筒仓壁垒最有效的方式,是搭建一个跨职能的增长团队。这个团队,只关注一个目标,只对一个目标负责。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跨部门增长小组,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打破筒仓壁垒的隔阂,做到执行流程的优化。
跨部门任务小组的最大特点就是“灵活”,这种灵活能够让任务在快节奏下完成,缩短沟通的时间。
因此,接到任务后,我向公司提出的唯一一个要求,就是在各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这次任务的执行小组。这也是任务能够快速完成的根本原因。
4、开会明确告知每个成员的任务及要求
如果把一次任务比喻成做一道菜,那么前期的方案细化,就相当于确定炒菜的步骤,调味料的分量;而组成执行小组,相当于确定做这道菜的厨师。
只是做好这些准备还不够,你还要告诉这个厨师,你要做的菜是什么菜,味道是怎么样的,看起来像什么。
也就是说,你要把这个任务的“形状”给你的团队表达清楚,他们才能做出你想要的那道“菜”。
NLP心理学曾经提出一个概念:要让一个人产生一个行为,首先他要有能力,其次要让他相信(信念),最后要让他认可(价值观)。
那么在我认为,要执行好一次任务,首先是能力问题,其次就是认知问题,作为管理者,要考虑如何让团队相信,并认可你的任务目标能够实现的问题?
那如何才能将一件任务的“形状”清楚向团队传达,我认为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这几件事情:
· 我们任务的目标是什么;
· 这个任务的量化结果是多少;
· 每个成员要负责的任务是什么;
· 每个任务的最终效果是怎么样的;
· 每个任务对于最终结果有什么意义;
· 每个任务的完成日期;
......
个人认为,执行任务前,一定要开一次全体会议,把这些问题说清楚,避免成员在执行当中出现“认知偏差”,想这想那的,拖慢完成的进度。
5、监督每一个流程的执行状况
最后就是,在执行中,管理者要做好每个流程的监督。
现代管理学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管理概念:现场管理。
指的是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
如果把一次任务执行,比作成产品开发,那么我们在执行中,也应该重视现场管理的作用。
员工在执行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其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拖慢进度,还不如管理者主动与员工沟通,更能加快执行效率。
因为管理者所站的角度,以及所拥有的资源,相对会比执行的员工更多,处理事情,也就更容易协调。
因此要想团队执行有效率,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做到把自己也放到现场当中,做好协调、控制和检测的工作。
总结一下:
我认为,我们在平时执行任务的时候,其实可以把任务当做一次产品开发的过程,用产品开发的方法去操作任务执行,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思路。
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做好几个步骤;
一、确定一个单一目标,用一个北极星指标统一团队执行焦点;
二、细化每个执行流程,让执行做到可以迭代优化;
三、建立执行小组,打破“部门制”的执行壁垒;
四、明确任务要求,消除团队认知阻碍,更清楚任务的形状;
五、做到现场管理,主动为团队解决执行中的细节难题;
以上,就是我对本问题的回答,以及如何用做产品的思路去作执行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男人的初恋会记一辈子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