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何为“上善”?
万物,道德经,上善若水《道德经》中,“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何为“上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性本来喜下:若能上善:是道的最高境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是说最好的善是像水一样。
什么是善呢?善我者为善,就是对我有利有好处就是善。
水有什么特点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对万物都有好处,能对万物起到作用。植物生长,动物生存,肥沃土地,有水才有生命。水变固态成云就漂浮在天上,遮挡了太阳减少辐射;变成气态蒸汽就充斥在空中,吸收部分辐射;变成液态雨水就落在了地上储存在土壤森林湖泊。上中下都有,水无处不在,就是说我都能上能下,什么位置都要能发挥作用,有好处益处于他人。
上善若水,水无处不在,上善是无处不在的善,所以上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有上,必有中下。我都可以给自己在这个社会组织的位置找个定位,发出我们的正能量,影响我们能影响的,作用我都能作用的。总之能力多大,责任多大,量力而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大意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至柔而胜至刚,至弱而胜至强,至下而胜至上。晶莹而无华,之前而著后。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上善:至善。最上等、最高尚、最完美、最神圣。
仔细品味水的品性,一曰守拙,水乃万物之源,当得起传颂万世,可他却保持一颗平常心;二曰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目标义无反顾地前进;三曰坚韧,水至柔,但信念执着,即使千山阻隔,百转千回,也要东流入海;四曰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五曰灵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偏执、不僵化,时而细腻,时而粗犷,时而抚媚,时而奔放,因时而变;六曰透明,虽有污混之水,但污混者非水,水本身清澈、透明,能以水为镜,照一切善恶美丑;七曰公平,水不追求富贵,不嫌弃贫贱,均一视同仁,且器歪水不歪,是谓水平。
“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才是真正的“上善”
上善若水,最朴实无华的体现本性,无需出世,无需入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所蕴含的意义一样,所以大家经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使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概述,这两句话历来成为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标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利万物而不争,成全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祖宗说的:吃亏是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善于为道之人(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其性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善于利益万物,不与人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处在众人所不喜的卑下之处(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所以接近于道。
为什么水最接近于道?根据老子的描述,道的两点最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水所具备的:
第一:利益万物。水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生命正是依赖着无处不在的水而得以生存,而道也是如此:“道生之,德畜之”,“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第二:水往低处走,永远不与物争,永远处在最卑下、最不惹眼的地方,这一点最接近于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特点。
老子说,水几于道,而不说水同于道,原因也就在这里。道是最低调的,低调到无形,你根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而水是有形的,无法完全表现出道的这一特征,它所能做的,就是永远让自己位处最低,所以说是“几于道”。几是接近的意思,如:几近,几就是近,近就是几。
人们常说,道家低调。道家为什么低调?因为道的属性就是如此,人既然要取法于道,当然就应该低调。你看道家两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自己的生平就很模糊,后代子孙更是让人无从知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哪里像孔、孟二位,两千多年过去了,他们子孙后代的谱系依然记载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
除了以上两点,水还有一个重要特征,跟道几乎相同,是老子没有说出来的,就是水永远不死。道是不死的(谷神不死),而自然界中的水,也永远只在液态、气态、固态三者之间互相转化。你可以改变水的状态,但你就是无法消灭它。水的这个特性也是值得人学习的:只要生命存在,精神永远不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