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产后恢复怎么做?
产后,子宫,产妇产后恢复怎么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产后妈妈”乳房出现变形、病变主要是因为打回奶针、停止哺乳等原因,如果妈妈们能在断奶后3个月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乳房疏通,就完全可以避免这种状况,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乳房疏通被称为“绿色健胸”。乳房疏通原理是通过有氧运动达到深层疏通,既可以避免乳汁留在腺管内可能造成的堵塞、感染等病变,又可以使乳房恢复到之前的形状,还可以修护子宫、卵巢等。
骨骼关节系统恢复
十月怀胎,宝宝的重量使得妈妈腰椎前凸变大、骨盆前倾以及腹直肌白线分离等,这些都是从少女变成大妈的重要一步,进而分娩时耻骨分离,使得整个骨盆变形,髋关节移位,形成“大屁股”的骨架,大妈的形态显露无遗。
骨骼关节系统的恢复就是要恢复原来的形态,把骨盆和腰椎在通往大妈的路上拽回来。只有少数的人会随着产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而重新恢复回来,相反地,大部分是需要人为恢复的。
妊娠纹修复
妊娠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妊娠期荷尔蒙的影响,加之腹部膨隆使皮肤的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损伤或断裂,腹部皮肤变薄变细,出现一些宽窄不同、长短不一的粉红色或紫红色的波浪状花纹。分娩后,这些花纹会逐渐消失,留下白色或银白色的有光泽的瘢痕线纹
妊娠纹主要出现在腹壁上,也可能出现在大腿内外侧、臀部、胸部、后腰部及手臂等处。初产妇最为明显。一旦出现妊娠纹就不会消失,并伴随皮肤松弛、乳房下坠、腹部脂肪堆积,严重影响了妇女产后的体态和身心健康。
妊娠纹的产生既有自身的体质原因及自身产前保养的原因,也有遗传原因。专家建议,避免妊娠纹要从平时的保养开始,注意孕前和孕后的保健工作。虽有70%~90%的孕妇会产生妊娠纹,但如果加强产前保养,则可以大大减少妊娠纹产生的几率,至少可以把妊娠纹的影响程度减到最小。
孕前注意锻炼身体,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强皮肤的弹性。怀孕以后,保持适度运动和均衡营养,避免体重增长过多。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可以用微凉于体温的水冲洗腹部,并轻轻按摩腹部皮肤,从而增强皮肤弹性。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均衡饮食 怀孕期间应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由于胶原纤维本身是蛋白质所构成,所以可以多摄取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食物油、甜、咸过多的食品。
(2)体重增长 怀孕时体重增长的幅度每个月不宜超过2公斤,整个怀孕过程中应控制在11至14公斤。
(3)使用托腹带 可以承担腹部的重力负担,减缓皮肤过度的延展拉扯。
(4)要注意锻炼身体,坚持冷水擦浴,增强皮肤的弹性。
减轻妊娠纹的方法
控制体重,均衡营养可以减轻妊娠纹的严重程度,同时腹部护肤品的应用也很重要。护肤品可以是专门针对妊娠纹设计的油状或膏状的产品,也可以是橄榄油等。腹部护肤品要坚持每天涂抹并适度按摩。
盆底肌修复
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显示,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妇女产后会发生盆底功能障碍,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分娩都避免不了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造成的不同程度损伤,如果因阴道试产失败而做了剖宫产手术,阴道试产过程中盆底肌和末梢神经还可能受到更大的挤压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随着年龄增大和二胎的孕产,将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症状。轻者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下降、小腹坠胀、尿频及咳嗽时漏尿、便秘等;重者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盆腔疼痛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
所以产后妈妈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或治疗是很有必要的,进行康复治疗后约60%以上的妈妈产后盆底肌肉神经功能可自然恢复。
产后盆底康复操
1.呼吸运动
去枕平卧,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肌肉尽量收缩,呼气时尽量放松。
2.提肛运动
做收缩阴道肛门的动作,明显感觉会阴部肌肉向头侧收缩,之后尽量放松为一组。
3.臀部运动
吸气时臀部及骨盆底肌肉收缩,呼气时放松。
4.抬头运动
吸气时下巴尽量上抬,呼气时下巴尽量向胸部靠拢。
5.腿部运动
吸气时一脚底平贴床面曲腿,脚后跟尽量靠近臀部,呼气时缓缓将腿伸直。然后换腿,动作同前。
专业盆底肌康复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专业盆底肌康复机构,家里条件不错的也可以选择这些专业的机构,会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指导大家做动作,产后的一年内是进行盆底肌康复最佳的时期,希望所有的孕妇都要把握这个黄金时机。不过也得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把握好尺度就可以了。
腹直肌修复
什么是腹直肌?
腹直肌就是图中腹部中部的那几块肌肉,中间的那条白色的线叫腹白线。
腹直肌具有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主要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随着腹部的增大,大多数女性腹部肌肉中间都会出现一个空隙。这个空隙通常在产后4-8周后会逐渐关闭。
对于一部分女性,在怀孕期间腹部肌肉有可能会被过度拉伸,导致产后无法自动修复,这种情况称作“腹直肌分离”。
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
据报道,产后6-8周的产妇,顺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剖宫产发生率为71%,2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91%。
如何治疗腹直肌分离?
1、呼吸训练:腹式呼吸、3D呼吸法均可。
2、运动治疗:适合2-3指需改善的患者。
注意在进行腹直肌分离治疗前,要先检查盆底肌力,肌力达3级以上(提肛运动可以做3次,每次可维持3秒)才能进行腹直肌分离治疗。
按如下六个动作训练。
3、神经肌肉电刺激:促使腹部肌肉被动收缩,对腹部肌群进行强化。
4、手法按摩:通过按摩,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恢复肌肉、筋膜弹性和紧张度。
5、手术治疗:主要通过切除突出的脂肪,将分裂的腹直肌进行重新缝合复位。腹白线缺损较大的,可通过纤维网片面修补。
如爱知暖,如月新生,更多产后问题,请关注我们【暖月阁】,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畅所欲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宝妈,您好。
目前市面上的产后修复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一下几类:
上一篇:股票知识,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