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为什么通过睡眠可以恢复精神?
睡眠,腺苷,疲劳人为什么通过睡眠可以恢复精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看了众多赞扬跑步有多了不起,健身有多有用的帖子微博后,果断决定狠下心试试。可知道,楼主初中高中大学的800米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从来没有!所以,跑步对我来说就是个噩梦。(可见当时楼主下了多大的决心)
2014年秋天开始,下载了一个跑步软件,开始夜里跑步,刚开始只能一公里,还气喘吁吁,而且跑得非常慢,跟走路差不多吧。可是真的不感冒了,抵抗力慢慢有了吧。
后来,觉得夜跑不过瘾,就改成晨跑了。2014年冬天来了,我住单位宿舍,附近有个公园,一圈1.25公里。每天五点半起床,天那个湿冷,我就慢慢开始绕着数绕着跑,一圈两圈三圈,边听歌边跑步,也就跑下来了。
最关键的是,早晨五点半起床,跑完步,我竟然觉得开启了一天的好心情,一整天都精力充沛,工作起来也是跟打了鸡血一样。
每天只睡六个小时就够了,现在还是最迟六点就会自然醒。晚上睡点一到,基本是秒睡。一整天都精神很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通过睡觉还有其他方法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目前已知的睡眠对我们的作用有很多,剥夺人的睡眠会导致精神疲劳、判断力下降、学习能力受损、偏头痛和癫痫的风险增加,长期又彻底的失眠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为什么长期失眠会损害大脑,为什么需要睡眠来恢复。人脑内,多数代谢产物由脑细胞排放到细胞间隙(interstitial space)之间的组织间液中。另一种分泌的液体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有供给脑部分营养、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脑脊液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与脑细胞组织间液交换,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然后排出脑外。
如此看来,睡眠时候就像用脑脊液洗了个澡,洗掉积累的代谢垃圾。睡眠的作用可谓是真正的“排毒”了。
如此看来,睡眠时候就像用脑脊液洗了个澡,洗掉积累的代谢垃圾。睡眠的作用可谓是真正的“排毒”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
1、春季睡眠,夜卧早起
春天到来,随着气温升高,气候逐渐变暖,人的皮肤松弛,毛孔放大,皮肤末梢血管的供血量增加,尤其到谷雨节气后更为明显。这些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此时,调整好睡眠,对春季养生极为重要。初春应“夜卧早起”,也就是晚睡早起。
我国有一句流传已久的养生民谚,“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2、“春困”午休不宜超过半小时
由于春季气温升高,人体体温随之升高后引发供血机制变化,是“春困”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春季人体体温有所升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人体的血液分布也会重新分配,皮肤、外周的血液相对增多,使得大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会相对减少。大脑缺氧,心血不足,“春困”由此发生,人容易出现疲劳、常打哈欠。
要缓解春困,中午应该有15-30分钟的午睡,哪怕闭目养神也能减少疲劳。午休的时间应以半小时为限,如果午睡时间太长,就容易使夜间对睡眠的渴望减少,破坏原有的睡眠规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平台邀请。说来话长,简单的说,就是一年有四季更替,人身体也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睡觉是为了消除体力的疲劳,弥补一天劳累的耗损;为了消除精神疲劳。 科学家们至今还不能确切地回答人为什么要睡觉的问题。睡觉的功能成了脑科学中一个引人入胜的谜。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最普遍的观点认为睡觉是为了消除体力的疲劳,弥补一天劳累的耗损。体力恢复观点的证据是在睡眠的最初数小时内,大脑基底部的脑垂体会释放出大量的生长激素,这种生长激素能促进体内蛋白质的代谢,从而促进体内组织的生长和修复。伦敦临床营养、代谢研究组织的彼得·加里克博士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对体内蛋白质代谢影响最大的是饮食。进食时组织蛋白质就增加,而禁食时则下降。蛋白质代谢在夜间变化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睡眠本身,而是人们在夜间不进食。 加里克认为,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体力或脑力劳动,不管疲劳程度如何,即便一连8~11天不睡觉,身体功能仍无损害。 研究人员在一项睡眠实验中检查了3~5天不睡觉的人的尿液,发现这些人的尿液中氮的含量变化不足百分之一。氮是体内蛋白质代谢的天然指标,由此可以判断,这些受试者的生理功能并未下降。此外,那些自愿减少睡眠达两个半小时的人,在一年以后并无任何病态表现,也没有因睡眠减少而在白夭疲惫不堪。 最有说服力的观点要数美国波士顿精神健康中心睡眠实验室主任哈特曼教授。他认为,睡觉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消除体力疲劳,第二是消除精神疲劳。而消除体力疲劳在他看来是无容置疑的,而消除精神疲劳的功能则是近年来他在研究短睡眠者中发现的。哈特曼曾将每晚只睡4小时的短睡眠者与每晚要睡8~9小时的长睡眠者作一比较,他发现短睡眠者和长睡眠者在生理上没有什么差异。他们的身高、体重,甚至智力都是相同的。而他们各自的心理状态却有很大区别。长睡眠者总是忧心忡忡,而短睡眠者却极为乐观。哈特曼认为,消除体力疲劳主要发生在睡眠初期的所谓慢波睡眠中,即从瞌睡、浅睡到深睡这段时间内以及深睡以后的慢波睡眠中。短睡眠者和长睡眠者几乎以同等的比例经历了漫波睡眠。而恢复精神疲劳主要发生在深睡以后的快动眼睡眠期。由于长睡眠者比短睡眠者有过多的忧虑,他们需要恢复精神疲劳的时间比短睡眠者长;而短睡眠者则恰恰相反。哈特曼认为这正是每天只睡两小时的波林的睡眠中未出现快动眼睡眠的原因所在。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睡眠的主要功能是恢复大脑的疲劳。他们列举了海豚的睡眠事实。有一种海豚可以在清醒状态下使身体休息,但是它们仍需睡眠,睡眠的方式很奇特,在一小时内轮流使一半脑子睡眠,另一半脑子保持清醒状态。据测定,这一半睡觉的脑子是以深睡眠为主要睡眠方式的,由此看来,海豚的睡眠主要是恢复大脑的疲劳,而与体力恢复无关。海豚在睡眠时,身体依然在水里游弋。 英国剑桥大学实用心理学专家威尔金森博士对海豚的例子不屑一顾。他认为动物的睡眠模式不能说明人的睡眠,动物和人的进化环境不同,各自的睡眠机理当然不能相提并论。威尔金森等人发现在禁止睡眠的实验初期,不睡眠者仍能随着旭日东升而精神振奋,在许多方面与平时并无差异。据统计,75%的人在一夜不眠之后,用脑电图反应正常。即使在长期的禁止睡眠的实验中,受试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也未见失调迹象。 有一种观点走得更远,认为人的睡眠根本没有恢复体力的作用,仅仅是人们打发黑夜的多余的本能行为。以上数种观点究竟孰是孰非,目前还难以定论。由于脑内控制睡眠的神经环路极为复杂,这就给揭示睡眠的秘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上一篇:唐始历代多因国库空虚天下大乱而亡,为何新建的政权又能再创盛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