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抑郁症怎么治好?
抑郁症,抑郁,自己的抑郁症怎么治好?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曾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确诊后坚持服药五年,现在已经痊愈。
一定要坚持服药,在这期间,可能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让你难受或者说更难受,是正常的,听医生的,绝不能擅自停服。
服药期间,每天出去逛街、转山,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与人聊天,分散难受的注意力。
这些日常活动既是物理疗法,也是心理疗法。每天活动之后,疲倦之后容易入睡,睡眠好对病情好转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做自己喜欢的事,心情也会好些;与人聊天,可能改变自己以前的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转变一下观念,或许会打开心结,走出阴霾。
我就是通过这些方式并坚持下来,现在已痊愈并重返工作岗位开心地工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您的邀请,怎么对抗抑郁症?我相信回答这个问题没有比精神科医生更专业的了。今天李医生为您归纳一下,抗抑郁治疗。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抗抑郁的治疗,药物治疗当然首当其冲。但临床上抗抑郁药物多种多样,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如氟西汀等;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 SNRIS),如文拉法辛等;NE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A),如米氮平;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RI),如瑞波西汀;5-HT平衡抗抑郁药(SMA),如曲唑酮;NE及DA再摄取抑制剂( NDRIS),如安非他酮;褪黑素MT1MT2受体激动剂和5-HT2受体拮抗剂,如阿戈美拉汀等等。药物种类这么多,如果选择则成为关键。
❗接下来为您介绍一下抗抑郁治疗的基本策略。
伴有明显激越的抑郁障碍 伴有明显激越和焦虑的抑郁障碍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有较高的自杀风险,药物治疗起效也较慢,且疗效不佳。治疗中可选用镇静作用相对较强的抗抑郁药,如米氮平、帕罗西汀等;也可选用抗焦虑效果较好的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及度洛西汀等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早期,由于抗抑郁药物起效较慢,可考虑合用苯二氮䓬类药物。
伴有强迫症状的抑郁障碍 临床研究发现伴有强迫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预后较差。药物治疗可使用SSRIs中的氟伏沙明和舍曲林,以及三环类药物氯米帕明治疗,但通常使用药物的剂量较大。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患者可伴有幻觉、妄想或木僵等精神病性症状,针对该型抑郁障碍在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可选择合用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剂量可根据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适当进行调整。当精神病性症状消失后,继续治疗1-2个月,若症状未再出现,可考虑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直至停药。
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障碍 躯体疾病与抑郁症状同时存在,相互影响。抑郁障碍常常会加重躯体疾病,甚至使躯体疾病恶化,导致死亡,如冠心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也会引起抑郁症状的加重,故需要有效地控制躯体疾病,并积极的治疗抑郁障碍。抑郁障碍的治疗可选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SSRIs或SNRIs药物。若是躯体疾病诱发的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不适主诉较多,躯体性焦虑较严重,应选用对抑郁和躯体性焦虑症状均有效的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抗抑郁药物,若同时伴有躯体性疼痛症状应选用度洛西汀治疗。
心理治疗
对于抑郁障碍患者可采用的心理治疗种类较多,比如
支持性心理治疗可适用于所有就诊对象,各类抑郁障碍患者均可采用或联用;
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可矫正患者的认~知偏差,减轻情感症状、改善行为应对能力,并可减少抑郁障碍的复发;
精神动力学的短程心理治疗可用于治疗抑郁障碍的某些亚型,适用对象有所选择;
人际心理治疗主要处理抑郁障碍患者的人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治疗对于轻中度抑郁障碍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疗效相仿,但对严重的或内源性抑郁往往不能单独使用心理治疗,需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
物理治疗
ECT是给予中枢神经系统适量的电流刺激,引发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同步化,引起患者短暂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对精神症状有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
造应证包括:
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未遂及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
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
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治疗抑郁障碍时,MECT的次数一般为8~12次,其近期疗效较为明确,但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因此需与抗抑郁剂合并治疗,避免治疗停止后症状复发。
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选择最适合您的。当然,这个难题就留给我们精神科医生为您解答啦。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如有需要可以私信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很多治愈抑郁症的例子,都是靠体育运动。如果你每天能通过体力劳动让自己精疲力尽,那么什么抑郁症都治好了。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体力劳动不容易坚持,这一点要弄明白。如果不明白,就每天反复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对我有什么益处,思考得多了,自然形成条件反射了,就成自然了。体育运动有很多,总有自己喜欢的,如果什么都不喜欢,那就找陪练吧。私人教练陪着玩,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形成心理共振,也会增加继续下去的信心。对抗抑郁症,也要有针对性,认真想一想,或者在医生的帮助下,抑郁是从哪里产生的,你对哪个地方有什么不好的思想观念,解铃还须系铃人,从哪里产生的抑郁,就从哪里开始清理思想观念,逐步形成成熟正确的观念,指引自己前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