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企业,员工什么是企业文化?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什么是企业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做人、做事正确与否的最高判断准则,它描绘了能够激励企业员工在企业里的终极奋斗目标和指导员工做事的大原则、大框架。一个企业没有了企业文化的指导,企业的员工就会成为一群没有行进方向的动物,没有理想与抱负的河虾,而让企业则沦为没有对错判断的低级作坊。
所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有几个特征:
1. 企业文化的系统性。
企业文化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不是前后没有关联的点子,也不是看上去很有道理却不成体系的一些语言。企业文化有它的来源,有它的前因后果,有它形成内容的理由,有它实施与落地而衍生出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有它传播与检查的方法和措施。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而让只是互不相干的一些“思想理论”。它或许称不上“主义”,但一定是体系化、结构化的“最高要求”。系统性是企业文化成功的必要条件。
2. 企业文化的激励性。
企业文化必须具备激励企业、激励员工的功能,否则企业文化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企业员工一想到企业文化,心中就应该充满斗志和奋斗的欲望。它可以让企业员工时刻感到兴奋。激励性是企业文化存在的目的。
3. 企业文化的概括性。
企业文化既然是一种指导、方针,就不能从低维度进行描述,而是要把所有的思想、要求、方向提炼出来,高度概括企业发展的长远方向、做事、做人的标准的浓缩,它能够把略有差异的方方面面囊括在内,符合“上堆下切”的原则,即向上能够归于概括性,向下能够指导具体的工作行为。
4. 企业文化的指导性。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指导方针,它指导企业前进和发展的方向,指导员工的工作行为,指导制度体系的建设,甚至指导流程的创建方式。企业文化如果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行为没有指导性,企业文化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就会成为挂在墙上的口号。指导性是企业文化存在的本真与本质。
5.企业文化的实用性。
企业文化要有实用性,而不是毫无用途的“花瓶”。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不被广泛认同?这是因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充满了大话、空话,充满了虚无的“高尚要求”,它没有办法被企业的实际工作者拿来所用,而成了一种变相的“花招”。企业的员工不过觉得企业文化是“花瓶”,那么他们就不会尊重它和坚守它。
企业文化的基本构成
每个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同,构成也有些差异,但从基本内容来说,企业文化至少应该有三个构件:
第一,企业的愿景描述。
企业的愿景主要针对企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要发展成什么状态,它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或终极状态,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比如阿里巴巴的愿景是: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注意:愿景是指企业未来的状态。请别把愿景也使命搞混了。
第二,企业的使命描述。
其实的使命描述的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它满足社会什么需求,满足客户什么需求,满足企业员工什么需求,满足股东什么需求。有些企业把所有的使命归结为一条:对社会的需求和承诺。使命可以激活员工的工作状态。举例: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脸谱公司的使命:让世界更加开放,让世界更加紧密相连。
第三,企业的价值观体系。
企业企业的价值观是指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工作,以什么样的观念去工作。比如,华为的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时此刻,非我莫属;认真生活,快乐工作。”,所谓的六脉神剑。脸谱公司的价值观:专注于影响,快速行动,敢于冒险,保持开放,打造社交价值。
有些公司还有经营理念,即公司与市场、客户打交道的价值观。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简单,所以,很多公司把愿景、使命、价值观都放在一起,柔和成一个大的价值体系作为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内容变得单一,但执行的体系却变得复杂和体系化。
一个企业到底应该怎么去建设企业文化,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做得不好。企业文化并没有真正起到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但还是不间断地在随时随地宣扬,导致员工们反感,甚至厌恶,从而给企业文化带上了“恶名”的帽子,究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企业文化的源头就存在问题,另一个是企业文化没有被员工理解、没有真正做到企业文化的要求。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细致工程,是一个承诺工程。
1. 确保企业文化的源头正确。很多人说,企业文化就是公司的老板文化;这只说对了一半。老板,毕竟是一个个体,而企业和组织是有许多个体组成的,老板有老板的局限性。所以,老板应该和高层一同确立组织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的内容更加符合公司的发展,更加符合企业的意愿,更加符合人性的意愿,更加符合社会的意愿,更加符合客户的意愿。如果一开始的源头就是老板文化,这个文化一定无法长久。集体的智慧永远比个体的智慧更强大,除非这个个体是一个极其非凡的人物。另外,企业文化的源头,不要一开始就放在如何“控制员工”、“剥削员工”上。企业文化的源头是否正确,请参考以上“企业的五个特征”。。
2. 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头羊们以身作则。很多人以为企业文化是给普通员工制定的,所以最后遭致企业文化建设的失败。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排头兵,他们首先要坚守企业文化的要求,坚守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不是指挥棒,不是颐指气使的工具。如果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尊重个体”四个字,那高层管理者们首先要控制好自己“发威”的欲望,尊重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如果企业文化中有“敢于担当”这四个字,那么高层首先要敢于担当重任,敢于承认过失,敢于接受严厉的处罚。
3. 确保企业文化对制定管理体系的影响。有些公司的企业文化很明确,也很符合好的企业文化的标准,但在制定制度时,却把企业文化放在了一旁,搁置起来。企业文化必须与制度相关联,制度的内容要反应企业文化的本真。如果“尊重个体”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在制度中就不能出现任何与“尊重个体”相悖的条款,就别出现“迟到一次罚款100”的字眼。如果非要写上这一条,那请把企业文化中的“尊重个体”拿掉,否则企业文化就是个“骗子文化”。如果你的企业文化是“以奋斗者为本”,就别给那些资历老的人发大奖金,而是要给那些奋斗者发奖金。
上一篇:为什么很多国人把加班当成理所当然?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