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胖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肥胖,脂肪,胰岛素胖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根据美国疾控预防中心的数据,美国儿童肥胖率自上世纪0年代以来已经增加了两倍,影响了美国五分之一的儿童。儿童肥胖已经超过吸毒和吸烟,成为美国家长关注的头号健康问题。
肥胖来自遗传
我们有超过100种的基因与肥胖有关,其中作用最大的基因叫FTO(fat mass and obesity-related transcript),我们每个人都携带有FTO,但有些人遗传了略带差异的FTO ,这增加了我们肥胖的概率。
(其中一半人群携带一个FTO 变异副本,体重相对增加1.5kg,肥胖几率高出25%;
有超过1/6的人携带两个变异副本,他们更有可能饮食过量,体重了增加3kg,肥胖则几率高出50%。)
怎样对抗这种先天性肥胖因子呢?
分析样本来自18424名成年人(年龄在30-70岁之间),结果显示,
有6种运动可以抵消肥胖基因的影响:
定期慢跑、爬山、散步、力量行走、跳舞和冗长的瑜伽练习。
而长时间看电视等久坐生活方式则会对“肥胖基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运动,抵消遗传力量对肥胖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每天快走1小时就足以改变肥胖症遗传倾向。
定期慢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是所有对抗肥胖基因的运动中最有效的,而在冷水中活动(如游泳)可能使人们更加饥饿,并导致随后进食过多。
在积极锻炼的人当中,FTO这种肥胖基因对体重几乎没有影响。
爱吃,闲得慌及其他
问问自己个儿,你为什么这么爱吃呢?有的人开心的时候想吃,难过的时候想吃,睡醒了想吃,闲的时候也想吃。
吃是一种及时享乐的途径,它能带来快乐和满足感,不仅在庆祝和放松时必不可少,在心情低落时也会带来一种心理安慰
睡眠不足使得食量增加
当我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 7 小时,我们的大脑会下令身体、开始分泌几种刺激食欲的荷尔蒙,然后我们会错误地以为自己一直处于 “吃不饱” 的状态,于是也就不自觉地增大了食量。
另外,我们的情绪,对食欲也有影响。
环境影响;父母都胖,我也很胖
父亲或母亲肥胖,孩子的肥胖率约为40%,
父母都肥胖。孩子的肥胖率可高达60%~80%,
可以看出父母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对子女的重要影响。
肥胖病多发地为美英等西方国家,这与他们的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当周围遍地都是肯德基,星巴克等高油高糖的快餐食物时,怎么能不胖嘞。
远离易胖环境,从我做起。
吃的很多也长不胖?
既然说吃是长胖的重要因素,为什么有的人吃很多也不变胖嘞
伦敦国王学院的Tim Spector教授在观察了成千上万对体型差异很大的双胞胎,发现了:纺锤状细菌(Christensenella)很多的话,就很难发胖。
(Wendy 90公斤,Carol:50公斤,Carol体内的纺锤状细菌高达5%,而在Wendy体内这种细菌很少),
怎样能使我们体内的纺锤状细菌数量提升呢?
虽然目前还没有那种研究表明哪种食物可以使纺锤状细菌(Christensenella)增多,但Tim Spector教授 认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高纤维的食物,种类丰富,搭配均衡可以促进可以帮助多种细菌的增长。
在减肥的同时要注意采取健康,合理的方式。有各种媒体的极力渲染,网上的减肥肥方法层出不穷,看起来可信,实则经不起推敲和考验。不少人入坑,购买减肥药,过度节食引起昏迷,厌食症等,非但没能减肥,反而危害了健康。
想要减重要向小伙学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体重曾达到430斤的长春“80后”小伙彭佳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直在“闭关修炼”,目前已成功减重121.6斤。
最后祝大家健康瘦身,不要因为体型产生过多的焦虑和压力,即使受肥胖影响,也要学会接受正视它,然后积极地面对解决。
引自:
英研究:家庭环境可影响儿童遗传性肥胖
有6种运动可以抵消肥胖基因的影响
我是捧书香,希望播撒快乐的种子,欢迎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胖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回归到人体最基础的生理常识,人跟其他动物一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摄入-消耗=剩余的热量
只要这个剩余的热量是正数,那么就会长体重。
至于长的是脂肪还是肌肉。还要看是否有做力量训练。
如果没做力量训练,又有热量剩余。那么身体就会把多余的热量囤积成脂肪。
只有这个根本原因。
其他的什么节食啊,运动啊。都是外在的饮食,回到本质,就是热量剩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肥胖是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病理状态,通常认为一个人体重指数超过24,低于28为体重超标,超过28就是肥胖。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肥胖与多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关,对肥胖有影响的内分泌激素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胰岛素等。能够引起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种: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加身体对肥胖的易感性起作用,肥胖者往往有比较明确的家族史。
2.内分泌因素:包括下丘脑、垂体疾病、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3.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通常是引起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饮食过量;②进食行为(食物种类、进食次数、时间等)异常;③运动过少;④饮酒。
4.药物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氯丙嗪、胰岛素等药物会起肥胖,是一种医源性肥胖。
5.脂肪细胞因子: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异常是导致肥胖发生的主要机制。脂肪细胞因子有脂联素、抵抗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a等,它们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机制,同样也是肥胖的诱发因素。
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知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补充。
谢谢阅读!
上一篇:如何评价游戏《奇迹MU》?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