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清朝会废除科举制?
科举,制度,清政府为何清朝会废除科举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何清朝会废除科举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科举制度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正式创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后一届为止,一共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
走过这么长的历史,王朝更迭了无数次,科举却依然存在,这说明科举制度是有它可取之处的;但是,被视为“腐朽落后”的清朝都下决心把它废除,又说明它是有很大缺陷的。
可取之处在哪里呢?在于科举的公平性。那么说是有不公平的制度了?有的。隋朝以前,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什么呢?是九品中正制。
这个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拼爹的制度。只要你爹是大官,你岳父是大官,你爷爷是大官,你外公也是大官,那你小子就妥妥是个大官,哪怕你不识字,你都可以是大官。
相反,如果你是个穷小子,那对不起了,你再有本事,也很难做到人上人。因此,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
而科举制度的精髓,就在于它打破了这种阶级壁垒。无论你是宰相的儿子,还是农夫的儿子,只要你能熟读四书五经,能一路过关斩将拔得头筹,那你就是今科的状元,你就能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理想。
这样的选拔人才的模式,对于无数寒门子弟来说,都是最公平、最经济的方式。因此,历朝历代,无论是汉人占主导的宋明,还是少数民族为皇帝的辽、金、清,都将科举视作基本国策。清朝为了公平,还严禁旗人点状元。这些举措,都说明科举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制度。
只是公平是相对的,弊端却是绝对的。而科举最大的毛病,就在于它彻底禁锢住了人的思想:
一是科举制度只考儒家经典,并不涉及其他内容。对于20世纪的国家来说,再去纠结两千年前孔子的语录,其价值可否比得上打造几条军舰、兴建几座工厂?大家自有计较。如果让天下的读书人还天天去钻研这种不够实用的学问,国家可还有出路?
二是科举考试的选拔理念,只为培养帝国的官僚,而彻底禁锢住了人的思想。那些及第中举的,自不待言;没有考中的秀才童生,也都只会之乎者也,不能触类旁通。要解放生产力,先要解放思想,如果还是全国文化人一起和四书五经较劲儿,那中国哪还有经世济民之人?
当然,废除科举以后,考察的科目多了,人的思想也逐步解放了。只不过,思想一解放,满清王朝的寿辰,也就快要到此为止了。
最后再说一句,科举尽管已经从世界上消失了百年,但它的精神依然存在。今日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就是它的两位继承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科举制始建于隋唐年间,几百年的时间里,历朝历代都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开科取士,从各个阶层选拔人才来建设国家,因此更好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于底层人民来说,应该是一种最快的晋升方式,那为什么到清朝末年会被废除了呢?
在隋唐以前,朝廷的官员大多都是世袭家族,例如汉朝,经常会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从而导致皇权地位被威胁,朝代更迭现象频发,到了隋朝,统治者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开始面向全国选拔人才,成绩优异者,可以进入政府机构任职,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外戚干政,世家门阀的出现,另一方面,对于下层人民也是一种好事,到了唐代,这种考试开始正规化,于是科举考试正式出现。
科举制度根本目的是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地位,其实说白了也就是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但是到了清朝,统治者不思进取,利用八股文麻痹人民,同时,全球工业革命之后,各国通过不同方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纷纷完成了由封建君主专制到资本主义的过渡,而此时的清政府,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一些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同时,科举制度也随之被废除。
综上所述,科举制被废除的根本原因就是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再到后来被自然科学与学校教育出现,科举考试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延续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之所以在清朝末期被废除,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科举制度八股取士的方式已经不符合朝廷选人用人的标准,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
19世纪末期,经过几次战败和大量的割地赔款,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腐朽落寞。清政府也进行了洋务运动等一系列自救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西学东渐的进一步发展,清政府自己也意识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于是,清政府在1888年的时候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设立了算学科,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科举考试,以选拔相应的人才;1889年,清政府又增设了经济特科,以选拔经时济世的人才,当时作为革新派的康有为等人主张将八股取士改为策论,以彻底改变科举制度僵化的局面,但此举太过激进,遭到了守旧派和一些读书人的阻挠,不久之后就被慈禧太后废除。
1901年,清政府已经意识到不进行较为彻底的变法改革已经不行了,遂清政府开始推行“清末新政”。后来,在各地的极力要求之下,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到:将八股取士改为策论。但是这时科举制度并没有废除,读了十几年书的秀才们,因为种种原因,仍然重科举而轻策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张之洞等人的建议下,清政府开始大力推广新式学堂,主要以教西学为主,并通过新式学堂将教书育人和选才、用才合二为一。
在这个背景之下,清政府遂宣布:1906年起,全面停止科举考试,又清政府的教育部门颁发新式教科书,各级要设立相应的新式学堂,至此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