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无为而无不为”?
不为,道德经,老子如何理解“无为而无不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清唱书生,很高兴在此分享一下对“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解。
“无为”这一概念,它是《道德经》里面一个核心的概念,而正因为是这样一个核心的概念。所以对它的理解是怎么样阐释,就牵涉到了对整个《道德经》系统的理解。
“无为”这两个字,从字面上来看,是很容易给人一些误解的。所以在现实当中很多人,其实也就是按照误解的这个层面,去理解了“无为” 。看到 “无为”就以为是无所作为,所以他们就认为《道德经》的哲学是,消极的哲学。
其实不然,我们看一下《道德经》的“无为”。“无为”它是一个动词,既然它是个动词,所以它就有个对象。他这个“无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对外在事物要“无为”,那么我们理解得更加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在人生奋斗、在事业的发展当中,不要强求,不要依赖,不要破坏,不要干涉外在的事物,不要通过外在事物这种途径,来成就你的东西。总而言之,它的一句话就是说,不要通过外塑的方法来达到成功。
既然不能通过外塑的方法来达到成功,我们只有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成功呢?要通过内修,这一点就非常重要了。所以我们发现《道德经》里面讲的更多的是什么?自知、自明、自强、自足,自己要怎么样,自己要怎么样。人要自强,通过自强,通过内修,让自己成为最强大的那个人。只有你的能力是发自内部,是你自己本身能力的时候,那么你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很强了。你有了自强的能力以后,你就能做到无不为了。
所以《道德经》里面有一句看起来很矛盾的话:无为而无不为。
很多人都不明白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无为就是无为,无不为就是无不为,怎么无为又到达无不为呢。其实就是刚才我说的那样,无为,是对外的,对外的事物不要强求,不要破坏,不要干涉,不要依赖。那么既然不要强求,不要干涉,不要依赖,不要破坏外的事物。我们就得自强、自修、自修、自明、自立,我们就自强了,我们一旦自强了以后就无所不能,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好了。
就打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人怎样才能成功呢?不要靠人家吹捧你,不要靠人家表扬你,也不要靠拉拢关系,不用靠炒作。这些东西都是依赖外在事物,这不是无为,这是过多的人为。那么如果是你自己有本事,有能耐,你用不着太多的东西去帮助你,你可以自己谋得发展,自己成长、自己经营、自己规划。当你具备了这些能耐以后,你就无所不能了。这才是《道德经》里面真正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无为”观点是道家最经典的思想之一。这里的“无为”,是“道”的特性,老子以“道”之“无为”而成就万物来凸显“无为”的妙用。所谓的“无为”,将有私欲的人与无私欲的自然处于对立关系来看,就是指无私欲之自然而然去作为。
简单来说,理解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观点,把握一个“私”字。有“私”而为则是“有为”,属执着于物欲的体现;无私而为,则是顺其自然去作为,是顺应“道”的体现。
1、为什么“无为”可以“无不为”
在《老子》,也就是《道德经》中,有一句经典的话: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这句话就字面意思就是,“道”啥都不做,但是却啥都能办到。或者正经点来说,道不必刻意去作为,但是却能成就天下万物。如果为上的诸侯君王可以把握这一点,那么天下万物便可以自行繁衍生息而延绵不绝。
关于“无为”在政治上的体现,先搁置一边。我们先来解决为什么“无为”可以“无不为”这个问题。
“无为”是“道”的特性,而“道”是老子强行取的一个名字。在老子眼里,“道”是无法描述的,但是为了让世人理解“那个让万事万物之所以是万事万物”的存在,于是老子给它取名为“道”。有时候,我们可以把“道”理解为自然,但是“道”绝对不是自然,不是说自然不好,而是自然对于“道”而言,还太狭隘。但是我们要议论它的时候,总得给一个范围,所以,自然更接近“道”。
而“道”的特点是什么呢?和“自然”特点相近。“自然”的特点是什么?与人相比,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无偏私”,万物在其自然秉性下自然生长,生老病死,一切都是最适宜的状态。
也就是说,因为“无偏私”,所以“自然”不会刻意作为;因为不会刻意作为,反而让万物在其自然秉性下自然而然生长,继而让万物得以在最适宜的状态下繁衍生息。这可不就是成就可万物吗?以此,相信大家应该能够了解“无为而无不为”的逻辑合理性了吧。
这里不给大家咬文嚼字,因为没有意义,摆上一堆不明觉厉的文言,类似什么“三生万物”,诚然,这是《老子》里面的经典话语,但是,读进去也要出得来。“道”并不会被“三生万物”所困住,没必要拉扯一堆文言文,绕来绕去。《老子》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不是用来彰显自己所谓“智慧”的书。
如果各位想要更全面了解道家智慧,建议读一读陈鼓应先生的《老庄新论》,陈霞老师的《道家哲学引论》,和罗义俊的《老子译注》等等,读完以后,大抵能对道家哲学有一个更高度的认识,有条件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核心期刊关于道家哲学的论文。
要理解道家思想,开拓眼界很重要。因为道家哲学难懂,并非空穴来风,学说“正言若反”的特点本就大大加大了其理解难度,再加上,它并非和儒家一般是议论世俗伦理的书,所以理解起来,得具备一些形而上的思维。但形而上和神秘主义是两回事,这些则是后话了。
2、老子政治上的无为思想
言归正传,即便道家思想有“隐”的特色,但是,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道家并非如佛学那般属避世的学问,即便在《老子》一书中,也能看到许多老子关心政治的言论。道家也是关心着人世的,只是,道家的视角更高一些,而他治世之学则更多源于对“道”的探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