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无为而无不为”?
不为,道德经,老子如何理解“无为而无不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观点。用理解解读《道德经》起步就已经错了,不可能看懂老子到底在讲什么,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用智慧的心才能读懂《道德经》:先要端正积极的思想态度,打个比方便于理解,一棵松树把根扎进土里和石头缝里,树吸收营养长大了土和石头不会见少,反而见土长,树根不会挑剔土和石头的不是,见缝就钻把树牢牢固定在石头缝和土里,从而让树长得更高更壮,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这种精神和态度。看《道德经》要用树吸收营养的精神去看,不要抱着挑剔的心去看,不要在文字上打转执着,用平常心看,用看懂的地方回头再去理解看不懂的地方,《道德经》自带解释,不要用自己固有思维模式去理解,自己要是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就不需要看《道德经》,那就是老子本人。老子讲的是人都应该懂的东西,越早悟入越好,‘’朝闻道夕可死‘’,死而无憾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心想事成,处处是精彩。
“无为而无不为”:身不由己、情不自禁很自然的就把该做的事情都会一一做好,而没有负担。无为就是智慧本身,无为和有为是一个行为,一体两面性,无为是手掌心,有为就是手掌背,无为是智慧,有为是聪明,无为是对自己讲的,有为是对旁观者讲的,人的思想意识都是有为,小孩子玩游戏入神的状态叫忘我也叫无我,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叫无为,旁边人看小孩玩游戏叫有为,这个比喻是智慧的初级状态,小树小根,大树大根,智慧有深浅。比喻是帮助理解的不是事物本身,“聪明”的人会在比喻里打转执着,也是看不懂《道德经》的原因,执着表象自以很聪明,其实笨到家了,聪明都是靠不住的,是用来学习的,人学习不能停止,也不会停止,执着于所学就是投机取巧,以后一定会花更多的时间和代价来弥补,也就烦恼不断、错事连连、麻木不仁的表现。学而至用就是《道德经》要讲的东西,把学来的东西融入到智慧里,用智慧生活,用智慧学习,智慧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就是修行,思想是引导悟入,思想是智慧的表象,矛盾的结合体。智慧换个词:灵性、禅、涅槃。“无为而无不为”人的思想变化就是“无不为”,海阔天空胡思乱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無为而不为其境界已相当高了。欲为而不为只是个勉强。要做到無为而不为是要通过苦心修炼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