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解释《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道德经,为学,损之又损怎么解释《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简单的理解是泥塑雕刻,有添有取,直到添无可添,取无可取则雕像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的看法,学术浅薄,请多多指教。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原文;为学曰益,为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老子在布道的时候,所面对的阻力和压力越来越大,因为老子对道法的执着,越来越多的世俗的人们不买老子的帐,权利机构对他也经常会发出警告,甚至死亡威胁。不像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推行学而优则仕,好好地侍奉帝王那么吃香。所以就有了:“为学曰益,为道曰损”的现象。由于老子受到打压和迫害,受众越来越少。以至于自己一个人在钻研道法。但是,正是这种无私的愿为道法的奉献精神,才可以使道法适用在宇宙的任何角落。要获取天下的奥秘,只有在没有世俗烦扰的环境下才得以实现。如果沉迷于仕途的沉沉浮浮,沉迷于特权,沉迷于权利,沉迷于金钱,沉迷于女色,沉迷于虐杀,如何能取信于天下。帝王败亡莫过于此。自胜者强,自淫者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东岳先生一定不喜欢这一经典。因为王东岳先生只为学不为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是天道之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认知,老子,乃天道境界或天道人性或天道性情之人。
其二,天道之人的认知。是归于自然而不破于自然,不外张,不外揽,此为天道之道。
其三,所谓,为道日损。即:行天道,持天道,则需“向内收”,则需“离外张,离外揽”,这里的“日损”,即是“回归自然常态”的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就是一个系统。
最简单的系统结构,莫过于原子的结构,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层组成。
我把原子核称为\u003c中\u003e,核外电子层称为\u003c庸\u003e,\u003c中庸\u003e就是最简单的道。
以此为模型,我们看看为学与为道。
为学曰益,就是在原有的正确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增加,如同原子核外不断的吸引电子组成自己的电子层。在能力范围内吃饱了吸引够了,这个原子就定型了。如果不慎吸引到的电子是有主(系统)的,就因为这个电子而打开另一个窗口,与另一个系统(原子)组成双原子系统(分子),甚至可能组成多原子系统。而分子又可能被电子串成分子团,以至于无限增加下去。
为道曰损,在原子模型里如同逐渐消去电子层,达到原子核,然后就明白了,有原子核在就一定会自动吸附电子,不需要其他的额外努力,这就是无为。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词语与之相应,如\u003c抽丝剥茧\u003e,如\u003c日日扫尘埃\u003e,如\u003c追根溯源\u003e,不一而足。
至于后面拿取天下举例,则可以从【智和信】角度来看,事在系统表面,是信文化范畴,内部有和文化,与信文化一起构成了\u003c庸\u003e,而信文化是\u003c庸\u003e最外面的电子层,是表象。
取天下,就从内部和文化着手,不在外层显露出事端,这就是无事取天下,就是美国对苏联进行的\u003c和平演变\u003e。如果在表象中出了事情,比如阴谋泄露,那么仅仅靠\u003c和平演变\u003e就不会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是学问是心力,道是本来是心神。人必须要多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生活的本领,人必须懂得放下才能活得轻松。这是互为阴阳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是这样经历着自己的人生。《道德经》里这句话只是描绘了自然现象,无需理会,你本来就是这样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