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得了抑郁症为什么会感到痛苦?
抑郁症,痛苦,抑郁得了抑郁症为什么会感到痛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还有这种中度重度抑郁患者,常常都有躯体症状,长期抑郁导致身体的机体功能也有损伤,例如长期居家不做运动,可导致腰椎颈椎的经络不通,长期看手机电视可导致脑部的经络不通,这就是抑郁的人为什么还会颈肩头痛的原因之一了
抑郁症是精神类的疾病,病也有很多种痛的形式,抑郁是折磨精神的病,先不说为什么痛苦,尽早治疗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遗憾听到你经历过这份痛苦!看着你写下的文字,我打开自己的心,感同身受着,我不确定你此刻的状态怎样?是否已经完全的摆脱了抑郁症的困扰呢?还是这个病还会时不时的回来侵扰你呢?
我们说抑郁是心灵感冒,这一点也不假,但你有没有听说过,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建国前,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而其中不少人的离世,恰恰就是死于这不起眼的感冒但随着医学及脑科学的发展,现在来看,得个感冒就死了,已经是少之又少了,我们不仅把致死的癌症逐渐地变成了可以与之共存的慢性病,而且也开始发现到,很多类似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居然会有病理基础,是会在人体产生器质性病变的,严重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的运行,各种激素水平失常,它实际上跟癌症一样,是一步一步地逐渐被现代医学所认识和熟悉,并开始探索并找到应治方法,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既然心理疾病有物质基础,那么它的痛苦也是有依有据的了,但这个病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就像癌症肿瘤也不是一天形成的一样,假如我们对这个病的认知足够,我们在发病初期,能及时的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那么这个心理的病毒很快就能从身体里流淌出去,恢复心理的健康。如果此时我们不重视它,让这些情绪卡在身体里出不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质能转换,这些情绪能量,它们不会凭空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地形成物质基础,生理上的变化,科学研究发现很多身体疾病也跟心理相关,而抑郁症的症状虽然身体上的疼痛不明显,但精神上的痛苦一点也不亚于身体的疼痛,致死的概率也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提高。
我们说要从根本上治愈抑郁症,除了需要药物参与治疗之外,还需要配合心理咨询的干预,把最初引起症状的“心因”找出来,也就是那些已经进入到无意识里面的创伤和情土改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病不除,情绪源源不断的产生,又反过来影响自己别人生活
有病早就医!祝你幸福!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抑郁症为什么那么难受?先用看得明白的话讲一下什么是抑郁症:糖尿病是绝症么?其实不是啥大毛病,不过是胰岛素分泌能力出了问题,补充胰岛素就好了,但是不坚持吃药就会要你的命。抑郁症呢,不过是情绪调节能力出了问题,也不算什么大毛病,但放任不管也会要了你的命。这么说就能想明白为什么抑郁症也会要命。抑郁症的情绪调节能力它不像补充胰岛素那么容易,这个能力除了需要药物的帮助还有心理的调节。
难受它说来就来了,有时候可能是别人的一个反应、一句话,也可能莫名就难受了,因为自己情绪调节能力出了问题,所以进入这个难受状态后就没法自己爬出来。这个时候把所有事情放一边,感受一下怎样是自己目前愿意做的事。比如我会一个人呆着不说话,白天就去院子里呆着看看花花草草(顺便嚯嚯一下它们,所以很多花是被我浇水淹死的[捂脸])上班就下楼去超市溜达买点零食,回公司磨磨牙(所以开春胖了四斤…[我想静静])晚上就去翻头条,东瞅瞅西看看,能帮助我摆脱莫名的难受。
要知道抑郁症病人遇到的坎,其实都是能迈过去的,但病人的心理调节能力正处于低效甚至罢工状态,所以困难会被无限放大,结果心理压力远远大于实际困难,从而引起崩溃和逃避(自杀)。
这个病确实不好被理解,比如昨晚,可能是我老公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态度让我觉得不好(我也没研究出来,因为现在我都不去纠结这些)反正我就忽然不开心了。他认为我就是不想搭理他,于是还挺生气的。按照医生的要求,我没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纠结自己为什么不开心上,而是打开手机开始翻头条,大概过了4、50分钟,我心情平稳些了,他正好进屋,我打算跟他道晚安,结果他还气呼呼的强调,我刚才并不是难受就是不想理他。当时有些失落,觉得被误解有些不开心。但我立刻提醒自己:医生说不用管别人的感受,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然后继续玩手机,又过了10多分钟,在药物的帮助下迎来睡意,从10:30一觉睡到早上7:00。
睡眠对抑郁症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是解决抑郁症的基础。得过抑郁症的应该知道,第一次就医,医生开的药里面一定有解决睡眠问题的药,大多是安眠药,一、两周以后复诊才会停用安眠药(效果强劲,但会上瘾)改用其他帮助睡眠的药。
如果你身边的亲友不幸得了这个病,教你一个有效的处理方式,能够帮助到TA。当TA找到你的时候一定是TA抵抗了半天也摆脱不了,压抑了很久仍然扛不住才开口的,因此,不管你在做什么,请一定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时间给TA。先听TA表达完以后,一定要对TA说的话先表达你的赞同,可以说:“我偶尔也有这样的想法”,然后引导TA讲出TA此刻内心中详细的想法。根据详细的内容表达你的赞同、并进行引导,引导的时候不要用你可以如何如何,而要用:“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我后来去做了什么什么(你想要引导TA去做的内容)发现好受多了(传递:现实问题没有心理感受那么困难)。”
总之,这个病向好还是向差发展,需要病人、医生和身边的人共同努力。就诊第一个月很关键,大多数药物在刚开始服用的第一周都有可能加重极端行为的出现。第一次得病的时候只是中度,却因为身边人的冷漠、拒绝和伤害,第一周就控制不住而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最终我离开那个冰冷的环境回到父母朋友身边,在他们的溺爱下陪伴下,花了半年的时间走了出来。这次复发虽然是重度+焦虑,但因为有身边人的理解和呵护(当时我说要“离家出走”一个人出去玩,他们表面答应,心里慌得一匹,背地里研究如何通过手机定位随时找到我[晕])帮助我度过了最具风险的第一周,同时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也逐渐获得了我的信任和依赖(一旦心情起伏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就立刻预约见医生[大金牙])现在我正在按照医生的指导带病工作,虽然情况总有反复,但总体还算安全,最重要的是,老公也一直在认真学习理解和陪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