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论语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邀请大家讨论一下理解和认识?
孔子,周礼,论语论语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邀请大家讨论一下理解和认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可见小康是孔子推崇的最低标准的理想社会!
但是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即便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但这时周王朝的统治已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所以孔子高呼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归其位,恢复周礼才能救天下之弊!
结合孔子的政治思想,论语的这句话只不过是孔子借觚叹息周礼不断遭到破坏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希望好利的齐国向保存周礼较多的鲁国学习,而他所在的鲁国再向藏书较多的周室学习,那么理想的小康社会就会回来了!
但是他看不到社会的变迁早已将这一套旧制度抛弃,他苦心孤诣梦回“郁郁乎文哉”西周的梦终将破碎!
孔子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知历史车轮也滚滚向前,其水汤汤!王道消失久远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白话文时代,这样吧,拿到化学染缸中去还原一下,否则这文言文只有找孔子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史载,出据《论语.雍也》。
“觚”,为中国古代,盛行商代和西周的一种盛酒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状,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但也不是固定的,另还有其他形状的。但不管什么形状,它的用途是一样的,都是盛酒的器皿。(如下图)
按现在的计量计,其容量为二升,(也有说三升的)。
中国古代的文言文,是很艰涩难懂的,说“一字千金”也不为过!往往是一个字代表多种意思。没有学过文言文的人,一看就晕了,不知所然。就在手机上打这个“觚”字,划拉半天出不来!
记得我上高中时,同学们最头疼最郁闷的就是上古文课!一朗读,全班就跟老和尚念经似的,悠扬顿错,长短声节奏分明。当时考译古文卷子,大部分都不及格。
说实话,学没上好,我的古文翻译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是肯定的!
所以只好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搜了搜这句话的译文。但光看译文就头大,费半天劲才算初步弄懂了!
为了便于解释,我下面就把这个“觚”字,改成现代的“壶”,酒壶的壸,反正也是盛酒的,没出大格就算。
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针对当时的礼乐而说的。
形容似像而又不像的意思。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早在孔子之前,以礼乐为核心的文化符号体系就已存在了,只是缺少伦理价值观念的支撑,使得这一体系十分松散,很不牢固。而儒家的所谓“建构”,就是要以“仁学”的价值观念,来支撑“礼乐
”的符号休系,似克服“礼崩乐坏”的局面。
在孔子的思想中,周礼从来是不可动摇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他认为,周礼所规定的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万万不可侵犯的!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孔子感慨当时的事物名不符实,极力主张正名。
尤其是孔子当时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背景交待清楚了,那么孔子这句话就好解释了。下面还以“壶”为例: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壸都不是
壶了,这哪里还是壶?这不叫壶,那肯定这不是两升酒,既盛不了两升酒,那就不应该叫壶!所以说:觚不觚!觚哉!觚哉!
据史载,这句话他是在跟弟子们吃饭的时候说的,他举起这个盛酒器,就说了句“觚不觚!觚哉!觚哉”!
这句话真要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话,就是下面这个意思了:
“人不人!人啊!人啊!这都不是个人了,你还叫人干嘛!”。
这句话可以引用现在很多社会混乱现象,以此类推。
对不起,本人才疏学浅,对古文知识真的欠缺,查了半天网,费了老大劲,才整出这个问答题,有不对的地方,敬请老师们批评斧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如果我们在慨叹某样事物,已经不像是某样事物,仅存其名,而无其实的时候,就可以用。
比如:
“师不师!师哉师哉。”
“夫不夫!夫哉夫哉。”
“书不书!书哉书哉。”
总体的意思就是某样事物已经失实,它内在的东西已经配不上它本来名字里所蕴含的那种意味了。
“觚”这个东西是古代一种酒器,据说原本是上圆下方的,到了孔夫子那个时候,这个东西变成上下都是圆的了,原本的上圆下方代表天圆地方或者君子品性中方圆俱备之意,可以说是很有意象的这么一个器具。
到夫子那个时候这么一改,那么本来俱有的内在的意味也就不复存在了。
那么这时候它虽然还是被人叫做“觚”,但它还是原来那个“觚”吗?名字和物品本身之间发生了偏离。
这就牵涉到孔夫子非常看重的一个理念问题——名与实之间的关系。
孔夫子认为名实要相符,这就跟“德”与“位”的关系一样,德要配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那么名实不符呢?其实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空担盛名而无其实,时间长了,世间人心就会只慕虚名,而再无人去求其实,毕竟有没有内在的真实都无所谓,有名就有利,谁还费劲去积累“实”呢?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虚伪浮躁的氛围之中,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危害巨大的。
上一篇:建兰绿鸟嘴和小桃红区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