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源自“周礼”,“周礼”是在哪里编著的?
周礼,礼乐,周公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源自“周礼”,“周礼”是在哪里编著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源自“周礼”,“周礼”是在哪里编著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
《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这里,仅就有关《仪礼》一书的一些问题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仪礼》的篇数与作者今《十三经注疏》本《仪礼》,共十七篇,目次如下: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礼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这个次序,为汉刘向《别录》所列。
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在孔壁中发现《古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汉初经生所传十七篇《仪礼》相同,但多出三十九篇。此三十九篇礼文久佚,学者称之为《逸礼》。由此便产生一个问题:十七篇《仪礼》是不是一个残本。一种观点据此认为,十七篇《仪礼》是一部残缺不完之书。
另一种观点正与此相反,认为十七篇《仪礼》并非一不完全的残本,而是一部完备的著作。清人邵懿辰《礼经通论》对此有很详细的论证。《礼记。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观今本《仪礼》十七篇,《昏义》所说作为“礼之大体”的上述八项内容,皆完整无缺。
另外,《礼记》中有很多篇是直接解释《仪礼》的。《礼记》有《冠义》释《士冠礼》;有《昏义》释《士昏礼》;有《问丧》释《士丧礼》;有《祭义》、《祭统》释《郊特牲》、《少牢馈食礼》、《有司彻》;有《乡饮酒义》释《乡饮酒礼》;有《射义》释《乡射礼》、《大射礼》;有《燕义》释《燕礼》;有《聘义》释《聘礼》;有《朝事》(《大戴礼记》)释《觐礼》;有《丧服四制》释《丧服》,都不出《仪礼》十七篇之外。
由此可见,今本《仪礼》,应该说是一部体系和内容完备的著作。邵懿辰认为,“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记。礼器》),古来之礼,不止此十七篇,亦不止《汉书。艺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一生最想做的事情是恢复周礼;最推崇周文王“文王教化”。
《论语》八佾篇第三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杨伯峻译文:周朝的礼仪制度是以夏商两代单为根据,然后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主张周朝的。”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说:“周代看了夏、殷二代(之演进),它的一切制度礼乐文章,何等美盛呀!我是主张遵从周代的。”
这里的周礼指的是西周制定的,东周开始周朝就逐渐衰落了。西周的国都是在岐山以南。成王在丰,据今考证,是丰镐,镐京,现在的陕西西安区域,都在方圆不远的范围。
司马迁《史记》记载: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归在丰,做周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周礼》又名《周官》,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载:“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后汉书·卷三十四·百官志第二十四》亦载:“昔周公作《周官》,分职著明,法度相持,王室虽微,犹能久存。”从以上资料看,《周官》应作于丰,即今西安。
《周官》有四万多字,详细地记录了周代官制、税收、礼仪等方面的制度,成为周早期统治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统治体系,就是孔子心目中的"礼仪之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礼仪之邦好像在日本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周礼是周公在洛阳完成的。
上一篇:什么是地摊经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