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孔子治鲁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却被迫周游列国不被重用?
孔子,鲁国,的是为何孔子治鲁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却被迫周游列国不被重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何孔子治鲁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却被迫周游列国不被重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十二十页认为,鲁王是想重用孔子,但是孔子认为自己的价值体现不出来,所以选择去周游列国。荀子曾说过,圣人的言论,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容下的。这是因为,他的言论,超越了一般人的认识。于是孔子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游历世界各地,宣扬自己的教义,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孔子的修为和学识,被造化得很深,最终成为了圣人。
当初要不是孔子周游列国,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假如当初鲁国的君主能留住孔子,那么孔子就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孔子的思想也不会像后来那样一帆风顺。因此久远且跟随的思想,一个国家是载不下的,一定是整个天下,甚至是天地所能载的。在愚昧、浅薄、无知和贪婪之间徘徊。有希望、有光明、有前景、有前途。
它是一个高度治理的社会,社会公正平等,人民安居乐业,百业兴旺发达,国家政制稳定,百官奉行统一的法律。因此,社会并没有发生动荡,国家也没有发生动荡。
孔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修正了法律,调整了社会,调整了人民。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因为他的思想可以辅助社会的各个方面。他说,能够愉快地接受一个人的教义,那么这个人就是孔子。幸福源于内心,能力源于幸福,因此这种能力是很强大的。
一切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能够有所得,就是极其珍贵的,人是渺小的,而世界是浩瀚永恒的。
因此,一时的成就并不足以说明什么,把握永恒,才是关键。能在变化中变化,这是生存之道。因此,理性和极富想象,是我们的准则,我们不喜欢浅薄、无知、一无是处,也极端厌恶一无是处,因此,我们只有把握住现在,才能立足现实,积累经验,展望未来。因此,实践是一把钥匙,通过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获得道理,形成规范,这就是圣人治天下、教化后世的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周后期已经到了礼崩乐坏之时,上层只想着富国强兵侵土掠地,你还在那里高谈阔论喋喋不休满口唾沫星子乱飞地让大家安守清贫,人家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还怕你误人子弟呢,把孩子们都给教成了迂腐不堪的书呆子,拓展大业后继无人才可怕呢!一个白发老人坐着牛车一路颠颠簸簸地走到了陈蔡之地,被困厄的连饭都没得吃,还有谁相信你的那一套理论呢。假如这个老人能够看到电视剧《潜伏》之中谢若林说的那句话,现在的人们满口都是主义,满脑子都是生意,那才可能叫他茅塞顿开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在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官为大司寇,但是摄相事;摄就是代理的意思。此时孔子的官职就相当于现今的法律部长兼任总理之职。也间接的说明鲁定公肯定了孔子的能力,但是迫于三桓的势力,只能顺水推舟的让孔子暂时代理丞相之任。
孔子当时已经56岁了,他的志向也一直是想在国家治理方面有所作为。现在这样一个机会从天而降,对于惜时如金的孔子来说,怎么会放过一个可以用来检验其施政理念的大好机会。于是一上任,7天之内就以鲁国法律名正言顺的诛杀了鲁国政坛上很有政坛影响力,但又喜欢颠倒是非的少正卯于东观之下。由此为鲁法立威,再在三个月之内于鲁国全境,让自己的三千弟子推行其念念不忘的周代礼仪。周礼本来在鲁国民间就有一定的传承,现在有了国家的大力推行,更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孔子此举正是得民意的便民之举。于是在鲁国境内出现了重礼轻财、男女有别、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传闻景象。(其实孔子的这些举措,是严重影响鲁国传统士大夫的既得利益的。)孔子作为教育大家,对于宣传之道更是在行。对于此种施政成效,不光在鲁国境内大力宣扬,还在春秋列国广泛传播。这就引起了曾经吃过孔子以礼治国的亏的齐国的担心,于是齐国采用下作手段——美人计,选美女80名,骏马120匹献与鲁定公(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古代一驷指四匹马】),同时与鲁国国内反对孔子的三桓势力勾结。鲁定公对于这声色犬马之乐完全没有抵抗力。很快就被这里应外合的手段搞的早朝都懒得上了。后来到了鲁国国家大祭的时候,鲁定公更是连祭肉都忘了赐与孔子。常言说:君王无礼,下必甚之。哀莫大于心死,孔子此时已经明白,大势去矣,再贪恋权位,只会自取其辱。孔子经天纬地的才华,自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于是带领弟子三千去列国宣传其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去了。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再好的社会治理手段,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配合与尊行,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本文文献参考于孔子世家。与百度百科在年限上有所区别。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於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文章源自本人,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