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炸蜜食挂不上浆是怎么回事?
糖浆,原料,淀粉炸蜜食挂不上浆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上浆的种类
水淀粉浆
这是最普通、简单的上浆,又称粉浆或干粉浆。主要用料是淀粉、清水,制作方法是先将原料用调料拌腌人味,再用水与淀粉调匀上浆,用于普通的炒菜,比如“炒肉丝”、“肉片”等等。
蛋清淀粉浆
蛋清浆主要用料有蛋清、淀粉、盐等调味品,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主料用调味品拌腌入味,然后加人蛋清、淀粉拌匀即可。另一种是用蛋清加湿淀粉调成浆,再把用调味品腌渍后的原料放入蛋清粉浆内拌匀,也可加入适量的油,便于原料划散。以上两种方法,用料标准一般是原料500克,蛋清50克,淀粉25克。其作用可使菜肴柔滑松嫩,色泽洁白,多用于滑油菜肴,如”炒虾仁”、”溜鱼片”等。
全蛋淀粉浆
全蛋浆主要用料有全蛋(蛋清、蛋黄均用)、淀粉、盐等调味品,制作方法与用料标准基本上同蛋清浆。其作用可使菜肴滑嫩,微带黄色。多用于炒菜类及烹调后带色的菜肴,如”辣子肉丁”、”酱爆鸡丁”等。
苏打浆
苏打浆主要用料有蛋清、淀粉、小苏打、盐、水等调味品,制作方法是先将小苏打、盐、水等调味品腌渍一下原料,然后加入蛋清、淀粉拌匀,浆好后,最好静置一段时间使用。用料标准一般是:原料500克,蛋清30克,淀粉30克,小苏打5克,盐10克,水适量。其作用可使菜肴松、嫩。适用于质地较老、纤维较粗的牛、羊肉等原料,如“炒牛柳”、”蚝油牛肉”等。
上浆应注意的问题
上浆时间
为原料补充水分是利用渗透原理进行的,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其过程一般都很缓慢,因此,在烹调菜肴时为原料上浆都要提前进行。通常做法是在加热前15分钟左右为原料上浆,这时只用水或蛋液,在正式加热前,再用水或蛋液补浆一次,然后再拌入淀粉。
上浆动作
菜肴中凡是需要上浆的原料,均为细小质嫩的原料,而上浆的手法是用手来抓捏,因此,上浆时的动作一定要轻,要防止抓碎原料,尤其鱼丝、鸡丝更要注意。上浆时一开始要慢,当浆已均匀分布于原料各部分时,动作再稍快一些,利用摩擦促进浆水的渗透,但要切记,快不等于手重。
淀粉的用量
上浆为原料补水固然很重要,但淀粉的用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淀粉的用量少于合适的标准,就很难在原料周围形成完整的、防止水分等物质排出的浆膜。如果淀粉量多于合适的标准,又容易引起原料的粘连。合适的用量标准是,原料加热后在浆的表面看不到肉纹。
调味程度
上浆的同时要为原料进行基本调味,这时的调味一定要掌握好分寸,要给正式调味留有余地,尤其是盐和味精,千万不可多用。
选料
优质原料是制作佳肴的先决条件,其原料一般应是:
1、质地新鲜、细嫩、柔软而富有弹性。
2、含较多蛋白质,脂肪相对较少。
3、无骨、无刺、无血块。
4、一般为动物性原料的肌肉和内脏,如猪里脊;鸡类以鸡牙子肉和胸脯肉为好;鱼类以肉多刺少、肉质鲜嫩为佳;对水产品则选用色泽鲜亮、饱满,富有弹性的原料。
总之,选料时应根据原料材质、菜肴制作要求等科学合理选择。
刀工处理
刀工成形一般根据菜肴的要求切配,有骨、刺的应事先剔尽,成形后多为片、丁、丝、粒状(小型原料如虾仁等可直接用整料),且大小相当、长短一致、粗细均匀、厚薄相同、清爽利落,这样才能易于码味上浆,烹制时受热均匀、形态美、口感好。
漂洗码味
漂洗码味是去除原料异味、增强口感、色泽、营养、鲜美度的重要一环。码味前进行漂洗,可漂净动物原料中的血水,洗去部分杂质;码味时,轻轻挤净漂洗中的水分,添加适量调料即可。
对异味重、肌肉纤维较粗糙的原料,除加入盐、味精等,还可加入适量的苏打粉、嫩肉粉等,改善口感。放入调料后用手拌匀,搅至原料表面起粘时加少许清水,再加以搅拌,如此反复数次,至原料“喝”足水为止( 500克牛肉加水120克,500克猪肉加水100克,500克鱼肉加水50克)。
原料上浆
原料上浆按用料的不同分为:水粉浆、蛋白浆、全蛋浆和苏打浆。前两者比较常用。而全蛋浆多用于色泽较重的菜肴,如:京酱肉丝等。
用水粉浆时,可在漂洗码味的基础上直接加入干淀粉;而蛋白浆和全蛋浆则应先加入蛋液抓匀后,再放上淀粉调匀,最后放入少许烹调油,防止划油或划水时互相粘连。上浆后应在常温下放1-2小时,这样能使浆液更好地吸附在原料表面,提高上浆质量。
应注意的是,原料如要用油滑,淀粉应略少;用水滑,淀粉应略多一点;鸡蛋用鲜鸡蛋,蛋清才有附着力;淀粉可用玉米淀粉、绿豆淀粉、地瓜淀粉等。
操作实例滑炒肉丝上浆
主料:
猪里脊肉250克。
浆用料:
蛋清40克,干淀粉8克,烹调油20克,精盐2克,清水50克,味精、料酒少许。
操作:
先片成0.3厘米厚的片,顺切成5厘米长、0.3厘米粗的丝,放入清水中漂洗15分钟,捞出轻轻挤干血水,加入精盐、味精、料酒各少许,抓匀后慢慢顺一个方向搅至肉丝起粘时,加水少许,再用手慢慢搅动,再分3-4次把水加入肉丝中。
原料上浆:
先加蛋清40克,抓匀,放干淀粉8克,最后放入烹调油20克调匀。注意:每加一种调料应抓匀后再加下一种调料。
虾仁上浆小窍门
1、如何判断虾仁上浆是否上好?可将浆好的虾仁放入清水中,浮上来的虾仁即是浆好的。
2、剥好虾仁后,用食用碱泡一下,虾仁会更蓬松有口感。不过食用碱的量不要太大,一勺的四分之一即可,泡10分钟之后用水反复冲洗,然后晾干,也可用毛巾吸干表面的水分。
3、将虾仁放入容器中,将一勺盐、一勺鸡精、少许小苏打依次放入容器,先加鸡蛋清后加淀粉,加入鸡蛋清后朝一个方向将虾仁搅匀,待表面均匀、裹满蛋清时,加淀粉继续搅拌,直到感觉有点沾手,饧10分钟。
4、如果虾仁浆好后沉入水底,表明盐分太多,炒制时水分会大量流失,炒出的虾仁会又干又老。但也不必着急,将虾仁清洗干净后少放点盐,重新腌制即可。
上浆、挂糊的作用及区别
上浆和挂糊是烹调前的一项重要操作程序,对菜肴的色、香、味、形等各方面均有很大的影响,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浆和挂糊可以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和鲜味
经过挂糊处理后,原料外部裹上一层黏性糊浆,糊浆受热后立即凝成一层薄膜,使原料不直接与高温接触,油不易浸入原料内部,原料内部的水分和鲜味也不易外溢,可保持原料的鲜嫩。
同时,还可以用不同配料的糊浆,使过油后的原料有的香脆、有的松软、有的焦酥、有的滑爽,从而使菜肴的风味更加突出。
比如炸、熘等烹调方法,大都是用旺火热油,如果鸡、鸭、鱼、肉等原料不经过挂糊,加入到旺火热油中后,水分会很快耗干,鲜味也随着水分外溢,而会使质地变老,鲜味减少。
2、上浆和挂糊能保持原料形态的光润饱满
鸡、鱼、肉等原料,切成较薄较小的丝、丁、条、片以后,在烹调加热时往往易断、散碎或卷缩,经过上浆、挂糊处理,便增强了原料的黏性,提高了耐热性能,加热以后,不但能保持原料原来的形态,有的还能略为涨大。同时,表面的糊浆经过油的作用,形态饱满、色泽光润,从而增加了菜肴的美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