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版本众多,通行版本第一章的“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二个“道”究竟应该怎么理解?
道德经,万物,之道《道德经》版本众多,通行版本第一章的“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二个“道”究竟应该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经多次说过,按照【道可道,非常道】来说,原字和断句都有错误。
真正的原文及断句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首先,“常”的原字是“恒”。改为“常”字,是为了避汉文帝刘恒之讳。——如果你非要用“常”字来解读,那都不是原文了,还能解释得对吗?
其次就是断句的问题。不要去考虑“非常”这个词。《道德经》是古汉语,“非常”这个词组在老子《道德经》的年代根本就不存在。拿现代汉语去解读古汉语,岂非开玩笑?
再来,就是这句话的涵义。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细分的话,道,指事物的本质,名,指事物的表象,它们是一个整体,统称为“道”。
一件事物诞生,人接触到以后,认识、了解这事物,会给它下一个定义,并且认可它,就是“道可”;但是,人是不断进步的,在人进步以后,会重新认识、了解那事物,推翻之前的定义,这就是“道非”。这种“可”“非”不断循环,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就是“道”。
我曾经多次举例,比如说,人类在古代认识世界,理论认为“天圆地方”,这就是“道可”。
经过发展,人们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于是“天圆地方”就成了“道非”。这时又发战出了“地心说”,这时的“地心说”就是新的“道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刻,知道“地心说”是错误的了,那么,“地心说”就成了新的“道非”,随之而来的,新的宇宙观念“日心说”就成了新的“道可”。
道,就是这种这种“可”“非”认知的不断循环。
也就是人类对宇宙世界不对更新认知的描述,当然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
所以,才叫“大道”,是不可逆的法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共出现70几个道。一样的文字,不同的标点,就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由于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这给我们理解古人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也留下了许多思索的空间。第一种断句方式。道可道,非常道。第二道:指的是,天地间最原始的那种东西,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第二种断句方式。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第二道。指的是,其中的一部分,是我们可以体验到的,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所以,老子强调的是“道”:一种无形的,缔造一切的,一种强大的自然力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可道,第二个道,做言说解!道是不可言说,一说便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可道,非常道。是说如果道可以言说,那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第一个道是指宇宙内在的规律和本质,第二个道是指说的出,能用语言表达。
也有人理解,能说明的道,定非永恒常在的道。对事物的了解是随着认识水平不断提升的,只有认识水平越高,才能理解宇宙万物是变化无穷的,没有恒久不变的道。世间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言多无益。多说便是画蛇添足,解释其他的亦是所答非所问。
你问的是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二个道是什么意思。以愚之淺見,道可道中的第二个道的意思是可以说第一个道,可以谈论第一个道。就是第二个道的意思。
这样答复是否符合您的想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第一章是整本书的要领。
老子贯穿全文其实都是在晦暗的讲述“非常道”。你若看懂了第一章那么你也就悟到了老子说的大道本源。
《道德经》涵盖“哲学”,“自然”,“养生”,“修道”,“驭民”,“做人”却毫无违和感。有此可见老子的写作能力,但是通篇老子没解释清楚“非常道”。
《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道德经》说了解大道要“无我”,《清静经》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说的也是达到“无我”的境界,才能参悟大道。到可以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上一篇:今日头条比较爆的领域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