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废除殉葬制,满清怎么又恢复了呢?
努尔哈赤,明朝,清朝明朝废除殉葬制,满清怎么又恢复了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明朝废除殉葬制,满清怎么又恢复了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殉葬制度在历史上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从历史记载来看,明朝英宗废除了“人殉”这一制度,但到了清朝初期又再次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不去分析先秦的殉葬制度,就以明清时期来看,其实明朝初期的殉葬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朱元璋开启了嫔妃殉葬制度,不仅是皇帝死后要嫔妃殉葬,就连藩王死后,王妃也会被殉葬。
当然,需要哪些妃子殉葬是有规定的,只要是被册封为贵妃的,还有生了儿子,而且儿子已经到藩地上任的,这些就可以不用殉葬。另外,如果娘家有立下功绩的妃子,也可以免于殉葬。
明朝的这种野蛮殉葬制度被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了,英宗之后的明朝皇帝以及藩王都没有用嫔妃进行殉葬。
清朝初期,殉葬制度再次死灰复燃,这一现象既与女真族曾经的传统有关,也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有关。
女真族的葬俗比较奇特,据《三朝北盟汇编》记载:“其死亡,则以刃剺额,血泪交下,谓之送血泪。死者埋之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所有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
这里所说的殉葬就很残忍了,但实际上女真族在建立第一个王朝金朝的时候,就已经很少采用这种葬俗,金太宗之后,在史料上也见不到关于殉葬的记载。
虽然金朝没有将殉葬风俗编成制度,但在女真族群里,这种传统的习俗还是存在的。因此清朝入关后,这一习俗也就再次带入中原来。
清太祖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大妃阿巴亥和庶妃德因泽被要求殉葬,不过按习俗,阿巴亥是不需要殉葬的,因为她是大妃,又生了三个儿子。但就是因为她的三个儿子威胁到了皇太极,最终被列入殉葬名单之中。
清朝的殉葬制度止于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明令禁止奴仆殉主。但实际上在禁令发布后,这一现象还是在民间流行了一段时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读:古代最惨绝人寰的陪葬方式就是以无辜的活人为死去的人殉葬,古代封建王朝就有以妃子为死去的皇帝陪葬的陋习。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初期,仍然存在妃子要为皇帝殉葬的现象。直到康熙登基,才彻底废除了这个陋习。根据史料记载,康熙登基前,有三人分别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顺治殉葬。下面将一一介绍。
第一位:阿巴亥如果说到清朝殉葬的妃子,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阿巴亥。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每一个都十分出色。很多学者也认为,若努尔哈赤将皇位传给多尔衮,那阿巴亥就会是太后。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留下任何传位诏书,多尔衮也因年纪、资历不如皇太极而失去帝位。阿巴亥的儿子都无缘皇位。
第二位:德因泽
德因泽这个人,在《清史稿.后妃传》里面并没有太多记载。但是她揭发了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有私情。天命五年,努尔哈赤收到德因泽的举报,说阿巴亥与大贝勒有染,还说阿巴亥晚上去找代善。经过努尔哈赤的调查,信了德因泽的话。德因泽也因此被提升为侧妃,努尔哈赤还准许她与自己同桌吃饭。德因泽一时间声名大噪,阿巴亥就惨了,之前的宠爱没有了不说,大妃之位也没了。
不过,阿巴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又重新获宠了,大妃之位也恢复了。但不久努尔哈赤就去世,阿巴亥被迫陪葬。阿巴亥不甘心,逼曾经揭发她的德因泽一起陪葬,德因泽一个侧妃无依无靠,也只得跟着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正是应了那句“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第三位:董鄂妃氏、贞妃
因为贞妃正是顺治宠妃董鄂妃的族妹,也是顺治帝的贞妃。三位殉葬的女子中,只有贞妃是自愿为顺治殉葬的。贞妃既然是自愿为顺治殉葬的,为什么笔者还说她最惨呢?因为贞妃是被姐姐孝献皇后董鄂妃连累的。贞妃十几岁进宫,籍籍无名,她并未因姐姐得宠而沾半点光。
但是姐姐去世,顺治因过度思念孝献皇后而殒命时。她却感受到了孝庄太后要打压董鄂氏的怒火,因为孝庄让顺治发了谴责、否定孝献皇后董鄂妃的谕旨。无奈之下,贞妃只得用为顺治殉葬的方式来平息孝庄太后的怨怒。
阿巴亥就算被迫殉葬了,也留下了三个英勇的儿子,大概也没什么太大遗憾了。德因泽是因得罪了大妃阿巴亥逼迫殉葬,也不算最无辜。而贞妃进宫不得宠、一生无儿无女、姐姐死了、丈夫接着也死了,自己还得留下忍受太后的怒火,悲痛中绝望到要自愿殉葬,所以说,她才是最惨最无辜的殉葬妃子。
资料来源《清史稿.后妃传》、《皇朝文献通考—————以上文章为网上查阅,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清清朝的三位妃子殉葬事件都是偶然发生,并没有形成制度化,与明朝的殉葬制度无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完全取决于皇帝个人的思想!
在中国古代帝王死后,人殉比较普遍,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者数量惊人,大概创造了历史之最。但在汉朝以后,此恶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则已非常罕见,接近废除。但到明代却死灰复燃,这古老的葬俗由此再添一层神秘。
在明朝皇帝之中,英宗朱祁镇到他临终时,作出一个决定:从他开始,废除人殉制度。他的继任皇帝明宪宗在临终前也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这两代皇帝的坚持执行,终于给明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但实际上,这一制度到清朝却没有真正绝迹。清朝著名的殉葬事件发生在清太祖努尔哈赤身上。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病死,令大妃阿巴亥殉葬,“俟吾终,必令殉之”。阿巴亥为了保全几个儿子,盛装自尽,年仅37岁。实际上,除了阿巴亥以外,努尔哈赤生前的4位宫女也一块殉葬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