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文章《杨振宁的最后一战》对超大对撞机计划与超弦理论的批判?
科学,中国,理论如何评价文章《杨振宁的最后一战》对超大对撞机计划与超弦理论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杨振宁是世界基础理论物理学家,他的文章我没看到,看了也看不懂。但我知道杨振宁阻止这个超大项目,因为毫资太多。也可以说杨振宁是良心科学,杨振宁是这方面世界首席科学家,也是我发现地震前兆,动物惊恐信号波的指导教师。撒贝宁在舞台上同时采访三位科学家,有杨振宁、袁隆平还有谁我忘了,当场杨振宁说:“发明不属于科学,发现才是科学”,后来这个视频屏蔽了。是杨振宁这个指导,使我成功挖掘出地震仪功能和原理。申请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专利,实质性审核时间二年,现在已经过去半年多,让我体验度日如年感觉。
杨振宁的基础理论,有很多项目拿到诺贝尔奖。中国传统文化地震理论,也有两项可以拿诺贝尔奖:第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铁布衫、金钟罩”。就是建筑物墙体外装修,能够屏蔽地震外来能量入侵。就象医院大夫穿的防护服。所以说杨振宁指导未来科学发展。
上面视频是智利大地震时实录像。演绎天体破坏建筑,流体虚拟物质主宰实体固态物质运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的科学已经非常复杂,分科精细,杨老的论断,如果不是在自己的领域,建议不要发表过激意见。在亚原子领域,杨-米尔斯方程的地位和牛顿三定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具有同样地位。由此,你不难看出杨振宁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微观粒子世界,我相信杨振宁教授比国内任何人都懂得多一些。他说“盛宴已过\",肯定有充分的理由。西方人找出了个希格斯玻色子又怎样?对研究微观世界又有多大进展?很明显,原子层次发现了90多个天然元素,加上人工合成元素100多,是否能再合成更多瞬间就消失的人工元素,意义似乎已经不大。同理,在粒子层次,除已知的60多种,到希格斯玻色子这里,进展意义其实也已经不大,杨教授是看出了微观世界探索上,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局限性,就如宏观宇宙人类不可抵达尽头一样,人类同样无从知道物质是否有最小。瞎子点灯白费蜡,就有点傻了。支持杨教授,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急需的科研上。用对撞机赶超世界科技,有点头脑发热。真有必要,也等国力雄十分雄厚时,再搞不迟。欧洲人搞出个希格斯玻色子,也就那样。就算中国热心此事的人,搞出个什么新粒子,又能怎样?会比欧洲人更牛吗?不见得!与造出个新元素类似,对物理学的贡献高不到那里去。杨教授知道对撞机撞不出宇宙真谛来,才会全力阻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杨振宁的最后一战》这篇文章我没有看过,不了解、不知道该文章所写的内容,因此,我没有发言权。但是,关于提问中对超大对撞机计划与超弦理论的批判,持这种观点和立场,愚见认为:“批判”,我不赞成、不赞同、不适合、不适当、不适宜、不认同、不认可。
愚见认为:对超大对撞机计划和超弦理论,象我们国家建巨大、超大的天文学天眼一样,如果具备了世界先进发达超强、超高物理学的科学能力、科技能力,研究、探索、探寻了、掌握了足够的世界物理学超大对撞机和超弦理论的高科技核心技术,与超弦理论的超高核心知识体系,是完全可以、完全能够、完全有能力、完全有超高、超强科学、科技条件和基础建立实现超大对撞机计划与超弦理论的目标、宗旨和目的的。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超极大国,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愚见认为:建立实现超大对撞机计划和超弦理论,是我们追求大国崛起、民族复兴、振兴中华的大国梦想,努力拼搏实现中国梦、民族复兴过程中的伟大使命、神圣责任和宏伟蓝图;同时又是中国、大国世界物理学科学技术超高、超强先进发达的标志,无可厚非、无可非议、毋庸置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针对大科学家杨振宁的提问,让人不好回答,赞同杨振宁先生的观点,有违中国科学院王怡芳院士的观点;赞成王怡芳院士的观点,就有违杨振宁先生的观点。这里我讲一个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重要决策会议,就是中国的芯片行业决策会议,这个会议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但是后来就因为资金短缺而放弃了。今天美国卡我们的脖子来了,为什么我们那是不坚持一下呢?今天中国的经济条件与那时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为啥不能坚持上马这一科学大工程呢?在科学上也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真理。当年有人提出量子力学理论时,爱因斯坦曾经强烈反对过很长时间,事实证明爱因斯坦是错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实践更进一步证明,爱因斯坦在这一问题上是错的。如果当年科学界因为爱因斯坦的声望而放弃进一步研究,一个伟大的科学理论岂不是要失败吗?我相信中国科学院以王怡芳为代表的科学家,他们一定是集众家之长,而提出这个大科学装备建设的。国家已经决策,我们应该给以大力支持,不要认为美国人放弃了,中国也要放弃。也不要认为有名人反对就应该放弃,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上世纪一九六一年,在中国最最困难的时候,国家讨论中国原子弹要不要继续建造,聂荣臻元帅坚持不能下马,坚持发展原子能工业,才有了后来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现在谁能说聂荣臻元帅的决策是错误的?!我们也要有一种胸怀,科学研究本事就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能取得理想的成果,也可能会失败。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科学家每次都要取得成功,没有无数次的科学研究的失败,科学进步就不会有今天的成果。再比如我国高铁建设就曾经有过很大的争论,实践证明我国高铁是成功的,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好了个人观点,欢迎批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