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校学生成绩悬殊大,为分层教学,分了快慢班,这样做合适吗?
学生,快慢,老师学校学生成绩悬殊大,为分层教学,分了快慢班,这样做合适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学校不把好的学生放在一个班里,学校里的很多好学生就有可能会转到其他好的学校去。这是很多实际情况已经证明了的事实。很多学校也是为了留住好学生,只好把好学生和差学生分开排班,教学也是分开进行。普通班学生由于基础差,老师一般只讲些基础性的知识,而好班在讲完课本内容后重点抓好学生的做题能力训练。这种方式是很多有快慢班的学校常常采取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已经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我校以前也曾经把学生分为快慢班。快班的学生学习氛围好,学生都想学。老师教学劲头也是非常足。这种情况就能够留住那些想学习的学生。
其实即使是生源好的学校,也有采取分快慢班的。他们分快慢班的目的就是希望好的学生能够学习更好,能够考更好的成绩。分快慢班有时也是为了能够招到更好的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和学习好的学生一个班。分快慢班就是保证了部分学生能够有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一般情况凡是有快慢班的学校都是把学校里最好的教师配给快班,以加强师资力量。
对于这种分班的方法合适吗?从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看,一定不合适。但是这也是很多学校没有办法的办法。再说分班也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一般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学生和家长一般也能够接收这种分班的方法。并且,很多学校采取动态分班的方法。例如快班是45个学生。每次期中考或期末考试只能够年级前45名的学生进入快班学习。如果原先在快班的学生在考完试后成绩不在前45名内,学生只好转入普通版。普通班的学生如果在考完试后成绩进入到年级前45名,也可以进入到快班里学习。这种分班方式公平、公正。老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去讲课。
分快慢班是为了分层教学,让各种学习层次不一的学生都能够实现学习的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个即将退休中学高级教师,教龄39年,当过初中教师,初中校长,高中教师,高中教研组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人的智力分三六九等:孔老夫子说过,或生而知之者,或学而知之者,或………!天赋好的,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学的好;天赋一般的,教师指导一次就能掌握;天赋差点的,教师可能讲几次也他也不懂!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不少家长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天赋不如人,总认为只要在尖子班,孩子就能学好,就能成为尖子生!孩子进不了尖子班,就责备学校不公平,教师不公平!其实,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无需多说,各自明白!比如我,我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拼命,我也进不了清华北大,就算进了清华北大,我也不一定能成为顶尖人物!我是牛,天天和人在一起,我也只能是牛,不会变成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的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论是对优等生还是差生来讲才是的最大的公平。
物理奶爸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1、人与人之间不论智商还是接受能力来讲,天生就存在差别
咱们先不说学习教育这事儿,就拿建国初期的“大锅饭”时代来做对比吧。我们说那个时候,作为平民百姓来讲。基本上可以说是国家对每个人都是平均对待,搞非差异化的的平均主义,结果咱们大家都知道了。
“以史为鉴”,如果我们摒弃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和能力差异,一味的去搞平行教学的话,那么,对于“优等生”来讲肯定是“吃不饱”,对“差生”来讲又难易接受每天都活的很痛苦。所以,我们应该因材施教。
2、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为了能进入“快班”,很多家长不怕花大价钱“托关系”。但是,进入“快班”以后呢?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由于个人能力的原因,快班的学习节奏都跟不上,反而孩子有些“自闭”了。经常给自己贴上“我是最差”的标签。
所以,我们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一味的去和最优等的学生去对比。
3、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能够正确的对待“优等生”和“差等生”
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分层次教学: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设问、评价要求可高一些,提升其推理分析、归纳总结、学以致用等能力,使其“吃得好”;
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设问要求可适中,使其增强学习动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吃得饱”;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问要求可低一些,使其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习兴趣,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吃得下”。
所以,我们说分层教学,分“快慢班”还是很有必要的!
喜欢物理奶爸的朋友,您可以关注物理奶爸的头条号的其它文章和培训视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分层教学是合适的,但说成快慢班不合适。
首先,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包括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掌握能力,甚至是智商差异。教师在授课时,为保证效果,主要是针对大多数学生,也就是中层学生,有点“掐头去尾”的意思,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跟不上”,顾此失彼,各类学生只能互相迁就。
而分层教学就是提高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把相近水平的放在一起授课,学生的接受度自然就会提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