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王安石改革?
王安石,神宗,北宋如何评价王安石改革?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安石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废除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陈规陋习,建立一种有利于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发展的新法度。改革初期颇有成效,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改观与长新的发展。但到了后期,由于保守派的强力反对,致使宋神宗改变了对新法的支持态度,导致王安石变法半途夭折,着实可悲可叹!
谢谢大家的支持,欢迎批评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到司马光,大家肯定会想起“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但是他成为大臣时都做了哪些贡献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司马光为官时发生的故事,他反对新法中不利于农、工、商业发展的一面,他反对王安石某些作法欠妥的一面,必须加以肯定。以王安石变法划线,不加具体分析地一概把反变法派加以否定,并且加上大地主阶层的顽固派、守旧派的帽子,是不公正的。实际上,围绕变法与反变法的争论与斗争,既不是要不要改革之争,而是改革什么,如何改革之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三冗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想通过政治,尤其是经济改革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此时的北宋王朝,外有西夏、大辽环伺,内有三冗内耗,但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太超前,遭到的反对很多,有些措施实践过程中也有些问题,但总体而言,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中少有的经济改革尝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宰相王安石所发动的一场旨在去除国家积弊的改革,因在熙宁年间举行,又称熙宁变法。
一、北宋王朝的积弊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因宋太祖遗言要优待文人,导致冗官太多;二是因燕云十六州为辽所占,北方门户洞开,需要大量养兵,导致冗兵太多,所谓“一天下之民养两天下之兵”。此两项首先导致宋财政吃紧;其次因赋税过重,农民不愿种地,便又牵连出土地兼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事实上,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宰相范仲淹便进行过一场类似的变法,史称“庆历新政”。因反对派势力太大,无果而终。王安石任宰相后,又针对这些问题颁布了方田均税法、青苗法、裁兵法、募役法等一系列新法令,主要着眼点便在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强兵、减轻农民负担。
三、王安石实施变法后,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不少,士兵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得到提高。但因遭到既得利益者和保守大臣的反对,阻力过大;同时,王安石也有些刚愎自用,未能充分团结苏轼等中间派人士;加之变法宣传不足,没能吸引优秀的人才进行有力的执行,导致变法利弊兼有。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只部分内容保留下来,王安石变法宣告失败。之后的宋人以支持或反对王安石变法分为“元丰党人”、“元祐党人”两派。从此宋朝进入了党争的泥沼,不可自拔。后人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安石变法治标不治本,没有解决土地的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本上是失败的,封建社会要改革必须要有绝对的权利向明朝张居正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他生活在北宋初期,当时北宋内临经济危机,外有辽、西夏的不断侵扰之困境,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实行变法。
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这些都是先进的思想,但当时是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还达不到,大地主、大官僚的根本利益受到了损失,皇亲国戚绝对不忍许从他们口中拔牙,皇帝也感到皇权在削弱,而保守派如司马光、苏轼等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更大,士绅阶层更愿意靠拢他们,而得到利益群体只是下层民众,他们仅占全国土地的20%左右,不能形成强大的民众力量,因此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但他变法的核心被后世逐步接受,时机成熟了,改革也就顺理成章!
上一篇:当一个人失去了群居的能力,是否是一种病态?当今社会这种人多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