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有人说《中华新韵》遭到许多诗作者的抵制?它的编制有何弱点?
韵母,诗词,押韵为何有人说《中华新韵》遭到许多诗作者的抵制?它的编制有何弱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原古薄今是好多中国人的通病,“逢新必反”是典型的症状。对于有别于“传统”的新东西,不管其是否合理、是否先进,先反对再说。为了反对新韵。他们把滿身毛病的旧韵吹得神乎其神,把过去童稚启蒙必学的音韵知识,吹捧为“高深”学问。会用个旧韵就自豪得摇头晃脑。
诗韵,只是创作诗词的度量衡,是一个工具,制定标准必须依据社会流行语言的语音。而语言又是不断变化的东西。自诗韵诞生以来,历朝历代,只要社会稳定,就会修韵书。以使音韵与本朝语言契合。从隋朝的【切韵】到唐朝的【广韵】、宋朝的【韵府群玉】【平水韵】、元朝的【中原音韵】、明朝的【洪武正韵】、清朝的【佩文韵府】,直到今天的【中华新韵】。都是因为有了这社会需求,才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音韵进行整理、归纳、重新修定。这是不容置疑的国家行为。平水韵的原名就是【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意思是壬子年(1252年)由礼部颁佈的韵书。礼部刊行、科举必考,因此没人敢反对。如果是作者刘渊自己别出心裁搞改革,用今天的话说:他得让人喷死!
今天,普通话已经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普及率最高的语言。以普通话语音,订正音韵就成了迫切的社会需求。【中华新韵】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由于“双轨并行”的方针,一些入行较早、修为深厚的作者大多己熟悉平水韵,仍然坚持使用。而使用新韵的新人新作,往往比较稚嫩,这让少数对新韵有偏见的人感到有隙可寻。
不过,新韵与时代语音契合,科学、合理、简明、方便的巨大优势,还是被广大新老作者接受,使用者日益增多,精品、佳作不断湧现。并且,有使用新韵的作者,同泥古守旧者的言论展开了论争。使他们在学术和道德上都“捉襟见肘”。他们中的个别人竟然狂悖到“厌履及足”对新韵所依据的普通话进行诋毁和攻击。但是,面对革故鼎新的历史规律,这些食古不化的逆流起不了任何作用!【中华新韵】必将携手新老作者,迎来诗词百花齐放的春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新旧韵之争一直都有,最大的问题并非是韵部是否合理的,而是适用方向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旧体诗发展到民国而止,历朝历代所用韵却都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用的“官话”。什么叫官话?就是由官方出台的统一书面用语、韵的“拟音体系”---但大家平常说话并不是按照这个韵书来写的。仅是为了让各地能够互相读懂诗作而已。
那么这么多朝代看过来,对于诗歌整体上的用韵其实是没有什么改动的。目前大家常用的《平水韵》是总结于唐人的用韵;而唐人作诗的用韵是《唐韵》;唐朝之前的呢?隋朝用的《切韵》、宋代用的《广韵》。但这些官方韵书的基准都没变:《唐韵》是《切韵》的增修本;《广韵》是《切韵》、《唐韵》的增修本。
很明显的,古人们写旧体诗的韵部都是在延续且不断完备的。但如今旧学断层,竟然还要出台一本所谓的《中华新韵》去匹配旧体诗歌....除去要骗文科经费,我想不出别的原因能驱动某部分人作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王国维有一句话讲的好,叫“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虽然不见得对,但这句话也表明了古代文学之发展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要以当朝的常用语言来入韵,基本上都是本朝独特的文学,比如“词”、“曲”不是用的官韵,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的各自方言;按这个逻辑,当今能匹配《中华新韵》是不是应该是新诗、现代诗呢?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去开历史的倒车,强行给旧体诗词穿一套不伦不类的衣服?文学之衰落,可见一斑。
当然,如果用今韵问题大吗?其实也不算大,为什么?因为古之音律不存。古人写诗词都是可以唱的,所以须得符合音律,甚至要明辨阴阳浊辅。但现在呢,诗词更多的表现出的是文字的张力,更需在意字句的精炼、章法的布局、主题的层次等等内容-----然则争论新旧韵的人大多数都不明白该怎么写好一首诗,这才是最可笑的事情。
以上,能用旧韵就用旧韵,不能用就标明白用的何韵即可。前文说了,从今天来看诗词,在乎的是内容。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上网查了一下《中华新韵》,总体来说是可以接纳的。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
目录:
一、麻 a ia ua
二、波 o e uo
三、皆 ie ue
四、开 ai uai
五、微 ei ui (uei)
六、豪 ao iao
七、尤 ou iu (iou)
八、寒 an ian uan
九、文 en in(ien) un(uen)
十、唐 ang iang uang
十一、庚eng,ing,(ieng)
十二、齐 i
十三、支 (-i) (*)零韵母
十四、姑 u
十五:东 ong iong
十六:居 ü
十七 耳 er
制定原则:
一是多音字归属:——音随意定,韵依音归。
二是平仄区分原则:——只分平仄,不辨入声。
三是与旧韵书关系:——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诗韵改革允用新韵,提倡新韵,不排斥用平水韵,由单轨变为双轨。平水韵是以宋音为依据划分的,时过音迁,代有新韵,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中华新韵》依据的里《汉语拼音方案》,强调了几个要点:
1. e、o 同韵。
2. eng、ong 同韵。
3. ie、ue 的韵身不是 e,而是 ê。
4. an、en 不同韵。
5. en、eng 不通押。
我个人认为目录中的十二、十三和十六还是合并在一起为佳。
《中华新韵》出台前,2002年,我在网上发表了《应该依据〈汉语拼音方案〉编纂新的韵书》一文,2003年又将此文发在了国家语言文字网上,并被国家语委收录。
我在该文提出,我所说的十三韵部其实就是“十三辙”。
我对十三个韵部总的划分的建议如下:
一、夹杂马褂韵 它包括的韵母有: ɑ啊、 iɑ呀、 uɑ蛙
二、波折果乐韵 它包括的韵母有:o喔、uo窝、e鹅;
上一篇:如何才能走出果蔬滞销的怪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