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有人说《中华新韵》遭到许多诗作者的抵制?它的编制有何弱点?
韵母,诗词,押韵为何有人说《中华新韵》遭到许多诗作者的抵制?它的编制有何弱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华新韵、平水韵和宋本广韵,根据我的了解,三本古韵书的差别在于字数的数量,中华新韵和平水韵,经过梳理,二韵书压缩到3.5张A4纸的篇幅(已投稿),查起来很方便,宋本广韵光目录四十页,都是好韵书,值得一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文友邀答!
个人观点:
既然国家权威机构能公开发行倡导,肯定有它的积极意义和实用性。两种韵表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我认为“平水韵”也好,“中华新韵”、“词林正韵”也罢,如果运用自如,运用得当,那也未尝不可。只要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意境深远,足矣!远比那些无病呻吟的陈词滥调强之百倍吧。
至于两种用韵各自的利弊,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就不做争辩了!反而觉得动不动就平仄格律,对仗工整,粘连救拗……更加可笑。
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还没弄明白,便以方家自居的那些“老夫子”们,不合时宜地摇头晃脑,如同古字堆里的蠕虫,浑身上下都透着酸臭,听着让人不自在,看了甚至有点反感。
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在平时的习作中,各种韵都尝试一下,作为一种乐趣,作为一种游戏规则,何乐而不为呢?针对题主的问题,现将自己的几首拙作呈现如下以飧文友。
特别提示:无论诗词皆为“中华新韵”
【风入松 *芳草新味难同】
作者~兵法天下(原创)
彤云潜雨黯春明。枫漫轩亭。
小园幽径枯生草,梧桐雨、顿感寒清。
冷炙孤心残剩,他乡客意消平。
遥思乡间雪冰融。一抹云生。
梦中柳絮庭堂燕,正呢喃,柳绿花红。
且把残香挽驻,犹怜画影难同。
【五言*学步】
作者~兵法天下(原创)
蹒跚莫笑我,明戒弃真悦。
自恋成谐雅,焉能南北辙。
【五律*雪】
作者~兵法天下(原创)
寒夜萧风紧,尘寰雪絮飘。
远山缠玉带,旷野覆琼瑶。
霜冷添神秀,天涯色隐娇。
心胸凭尔染,品性自清高。
【七绝*断想】
作者~兵法天下(原创)
把柳期约承诺诺,子规吟血又哀啼。
而今炉火温还在,可辨椒浆馨已稀。
【七律*完美何求】
作者~兵法天下(原创)
芙蓉冰种赞姜花,和氏良璞妙质佳。
杨柳初春寒料峭,雪窗欲暮暗霜鸦。
桃之妖冶惊时坠,罂也怀毒种地夸。
纵览大千闲趣外,岂能眉宇尽飞霞?
再次感谢文友邀答!
【温馨提示】原创不易,敬请关注转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新韵》纯粹一个阑尾,多此一举。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现代人对音韵学的认识,早已超越古人一大截。写现代诗,用普通话押韵,有国务院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使用相同或相近韵母的字,就是押韵。”根本不需要整这么个幺蛾子。
写作,要么按自己的方言,用《平水韵》,货真价实的近体或古体。要么,按拼音,不打折扣的现代自由体。搞什么不伦不类的新韵。
发展?想想怎么创作些能留给子孙的好的自由体新诗吧!这才是块还未好好开垦过的处女地。别又没才华,又懒学,靠借革新发展的名头,搞这些无聊的东西。
现代音韵学的发达程度,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明确定位问题。已经根本无需像古人编撰“平水韵”那样,逐字逐字地编入各自韵部。因为现在人从启蒙开始,便已经可以按拼音分辨两字间韵母的异同。从而解决了诗的押韵问题。而《中华新韵》也好,《中华通韵》也罢。弃现代科技不用,而使用千年之前的技术来编辑韵书,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大倒退。所以,编出来的东西,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读音,也不符合各地方言的发音现实。成了“脱裤子放屁”的典型。
所以,看不出《中华新韵》有什么使用价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本韵书最大的问题在于实用性。
1.每一个韵部字数太多,而大部分用不上
2.就拿十二齐说事,寸、雨、匕也是可以通押的吗?即使是把现代汉语词典编了一下,也太随意了吧。
3.传统问题,平水韵、词林正韵是在不断修改完善中耗时很久才完成的,尚且还有错误,中华新韵这样快餐式的编订如何让人信服?
4.中华新韵里面没有说明哪几部可以通押,而单部可用字又少,连一首慢词十韵左右都很难满足,这就是写词人不用新韵而用词林正韵的原因。
我不反对创新,但是我不能接受有问题的创新,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平水韵、词林正韵绝对是写诗词的不二选择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一个拼音中的韵母相同或相近不就行了。由济南去北京何必到上海去搭车呢?但这样,则显示不出渊博先生们知识的高深了。唐时,韵书少或无,真不知李,杜离了诗韵书,竟能写出那么多好诗来!
上一篇:如何才能走出果蔬滞销的怪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