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在玩古诗词?有些人说古诗词很难,主要是难在哪个地方?
古诗词,诗词,格律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在玩古诗词?有些人说古诗词很难,主要是难在哪个地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在玩古诗词?有些人说古诗词很难,主要是难在哪个地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个问题,咱们一个一个答。
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在玩古诗词?
很显然提问题的人对现代诗和歌词没有看法,主要的疑问是在于“古诗词”。古诗词是什么?中国的古诗词就是指古体诗、近体诗和词牌。古诗词和现代诗词(现代诗、歌词)的根本区别在哪?为什么会让题主觉得古诗词应该早就被扫进故纸堆?
古诗词和现代诗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言系统。
诗词是语言之上的精华,提炼语言,表达感情的文学作品。现代诗词是,古典诗词也是。只不过古诗词是文言文基础上的韵文。和普通文言文相比更有节奏感,意境营造更加虚无缥缈。所以,玩(无贬义)古诗词的人首先得文言文基础不错。
而近代以来的白话文记录模式和文言文作为古代语言记录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即便文言文和如今的普通话所使用的汉字同一个字库,新现代人的思维并不愿意再以文言文的方式思考。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创作赏析(玩)古诗词呢?
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文字没有发生异变,千百年来固有的各种文化意象也没有消失,我们只要学历史,还是无法避免地要面对文言文——这种记录我们几千年历史的文字形象。而且,文言文教育的低龄化,让我们要读懂文言文也没有那么难。
经历了人生和岁月的消磨,那些隐藏在文化历史中的诗歌终究会放射光芒,吸引着一部分人精神的回归。
对传统古诗词的喜欢、热爱、学习、创作、交流的热情正由此而来。
当然,这也只是一部分人,这和另一部分人去国,选择用他国语言交流、感叹世界文化的广阔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有一部分人选择流浪,而喜欢古诗词的人选择回归。
这其中,没有对错,只有喜欢。
有人说古诗词很难,难在哪个地方?
对外国人来说,难在方块字。
对中国人来说,难在静心。
真的,对中国人来说,只要受过高中以上,甚至初中以上的教育,吟诵、理解古诗词并没有多大的难度。特别是盛唐诗歌,以简洁、直白、意境悠远为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何难之有?
有些相对来说没那么直白的诗词,也不过是难在诗词背后的故事。诗人为什么要那么写?他当时是个什么境况,又引用了那些典故?他到底要表达什么?其实,这和作文阅读理解没有什么不同。唯一横在我们和诗人之中的隔阂就是文言文诗词中特有的一些“诗家语”,也就是异于平常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多读、多记、多问逐渐掌握,就能很自然地理解诗人心中所想,和诗人形成通感,从而透彻理解诗词作品。
对“诗家语”的理解会难过英文阅读理解吗?不会的。
我知道很多朋友肯定第一反应就是难在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是用来创作近体格律诗的音韵规则。我们只要不学写近体格律诗,完全可以抛开不管,写一些音律起伏,意境为先的古体诗,像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些都是不守平仄格律的古体诗,哪一首不流传千古?
一定要学习格律诗,那就要静下心来学习平仄、押韵、对仗以及绝句、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选择了近体诗,就选择了咬文嚼字,也就选择了对诗歌音律完美和意境营造相结合的高难度修炼。
但是,只要静下心来虚心学习。平仄格律总不会难过数理化,只不过数理化可以给你饭碗,而平仄格律和写得一首好诗不行。这种没有可见好处的修行尤其需要静心。
中国人要学好格律诗词,难就难在要有一颗不计得失,真心喜爱的心。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难在语言高度精准,
难在要有深远意境。
难在音律拍节相叩,
难在律诗对仗工整。
难在押韵要讲平仄,
难在结构十分严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在玩古诗词?回答之前,我先问一下,为什么现在还有人玩古董?
古董,古代名家的字画,古代能工巧匠留下的奇珍异宝,你不爱?当然了,做为平民阶层,我们是收藏不起的,而且那些国宝,国家的馆藏之物,更是有再多钱,也买不去。但精美古诗词,无论富者贫者皆能欣赏到,她收藏在我们眼里,收藏在我们心里,信手拈出,徐徐玩味,岂不快哉。
古诗词之所以会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自有她独特的魅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哼歌唱曲,是她的第一个优点。特别是七律、五言及词作,讲究平仄、押韵,如按乐谱填词,自然有音乐美。而且篇幅不大,又寓意深刻,不让人犯困觉累,实为古传之珍宝也。
有人说现当代诗,是对旧体诗格律的革新,此话只沾一丁点儿边,确切的说,现当代诗是在诗山上探索新路,其中不乏名篇佳作,让人信囗拈来,广为流传。但有些人的作品,我说实话,能否像古诗词那样流传几千年,绝对是要打问号的?!
我们尊崇、喜爱古体诗词,是因为她让我们自小就迅速地喜欢上了文学,骆宾王的《咏鹅》,就引起了世代少儿,对诗的兴趣。我敢说,现当代所有的大师文豪们,他们都受过古诗词的启蒙,不论是鲁迅、郭沫若、徐志摩……他们都受到过。大家再读一下徐志摩的《沙扬娜拉》,韵脚用的是“ou”韵,对吧?所以我反对新体诗完全抛弃押韵,完全不用韵脚的新体诗,大家还能唱起(记起)几首?
当然了,我们不能死抱着老祖宗的东西,顿顿四菜一汤,不换菜。企盼更多的新体诗佳作,层出不穷,妆扮新时代。
至于有些人觉得古诗词很难,你指的是创作方面吧,这也就是新体诗放弃平仄、对仗的原因,它的确不自由,容易束缚人,如果你真的爱创作古体诗词,基本的格律知识要加强,另外,微头条里很多师友的,古体诗词写的真不错,我们要学习揣摩,大家共同提高!
上一篇:如何看待交大博士新创的公式相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