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的?
孔子,儒家,圣人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世上本没有圣人,崇拜他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圣人。[可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是这次一代儒家捧出来的,历史的形成是一代一代人写出来的。如果得到重用的文秘就写兴盛,得不到重用就写昏庸。比如隋炀帝他的功绩建长河灞桥和大运河。历代皇帝比他矮一截。可是说他连亲妹妹都不放过,隋炀帝是搞智商的人难道不如牲口吗?而孔子呢在那个年代就是儒家代表每一个时代的儒家完善和美化孔子。孔子不是一代人的孔子是中华千年孔子。所以孔子就是美。隋炀帝就是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亲们:老朽不揣冒昧:孔子博学多问多识自古人文历史结合自己人生历炼精通,总结阐明了社会国家政经军人们的精神思想道德品行正确的规矩!可以这样说:凡人类都不能超脱孔子《论语》论述的范畴!幸运的是有一班天生的志同道合的高徒门生,才得以传承称雄世界!尊孔则兴!反孔则亡?官逼民反改朝换代?孔子以往如此至今往后世界永远如此!何止万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在世的时候并不算出名。他的很多思想在当时是前沿的,他在的那个时代的统治者接受不了,到后边自然会有正名的时候。当然了,在今天来看也有很多不符合当代的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的圣人之名是经过历史上无数血与火的悲惨壮烈的斗争形成的,是无数人满含泪水的眼晴,不眠之夜的凄凉,或者骄奢淫逸的狂欢,肆意践踏别人尊严的残暴冷酷,从这些话生生的充满激情的事情中得来的。
现在的儒家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儒家思想并不完全是孔子的原意。孔子的原意只不过是想制订一套规则来消除社会矛盾,让上层人不要那么穷凶极恶,让下层人不要动不动就反抗和怠工。希望通过这种互相的制约来实现社会的和平。
他在当时并没什么影响力,因为他的这套约束不了上层人对自己利益的贪婪,也不能拯救和抑制下层人的绝望和愤怒。这正如两个人打架,你去劝架并不能劝得双方心服口服一样。
孔子的思想是在几百年后的汉高祖才真正推行起来,因为他是借道德文化之名行法律之实,是没有繁文缛节的直指矛盾的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不象西方要通过这样那样的演绎来证明现象的合理性。比如两个人打架,你可以和双方讲道理,也可以直接把他们分开,威胁说再打就关起来是一样的。
历史是无数人为了爱、温暖和尊严进行血与火的斗争的历史,汉以后虽然儒家对社会的稳定起了一定作用,但并不能改变历史的本质内含。历史还是弱肉强食,冷酷悲壮的斗争。这样就出现了很多人继承孔子的衣钵,发扬他的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以便消除矛盾稳定社会。张载、程朱、王阳明就是做这种工作。他们做这个工作时是向着统治阶吸的,所以就把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发挥到了极致的虚伪冷酷灭绝人性的地步,希望通过这些残酷的教条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消除下层人的反抗,稳定社会。为了让人相信他们那些灭绝人性的胡说八道,就把孔子的圣人之名抬出来了。
所以说孔子的圣人之名是历史抬出来的。那些扬扬洒洒的汗牛充栋并不重要,那里大多是虚伪与冷酷。真正存在的是血与火的悲惨壮烈的斗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代人吹起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之道,乃究天人之际,以“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达至天人合一,而超凡入圣。若以道而言,儒学不外乎四个层面,一是日用五伦之道,二是治国安民之道,三是天地化生之道,四是阴阳顺逆之道。而这四个层面,孔子分为五步,一步一步成为圣人。
第一步: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并非是说成家立业,而是说“己立立人”,什么是己立立人?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如何能学?必当克己奉公,能克己复礼,才能己立立人。这个“立”,即是顶天立地的“立”。人,惟有如此“而立”,才能异于禽兽。孔子所说的学礼,并不是单单指一般的习学礼仪、礼貌等表面之礼,而是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节制七情六慾,具有诚敬之心,知长幼尊卑,守伦常之道,敬重天地、敬重圣贤、敬重父母、敬重师长……不仅能爱己,也能爱人。礼之教,重在于礼之义,即诚敬之心,守礼即是守诚,礼在人心在,礼失人心丧。人有人心,才是人;立人心,即是己立立人。
上一篇:孕妇可以吃鱼、虾、蟹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