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中“见素抱朴”如何理解?
见素抱朴,道德经,老子《道德经》中“见素抱朴”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说过“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说的是不要去重视,推崇那些难得的奇珍异宝,人民便不会去做盗贼了。这里的意思依然相近:断绝和放弃对奇技异巧,珍稀财宝的追求,世上便没有了盗贼。
“此三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所谓的“圣知”、“仁义”、“巧利”这三样,都是人为的装饰(即是虚伪),不可以用来教化民众,因此要让他们的思想有所归属。
其实这句话非常的关键,堪称是整段话的点睛之处,一语道破,世上所谓的“圣贤智士”、“仁义之士”“稀世珍宝”,都是虚无伪饰,却误导了民众,将人民引上了歧路。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让人们只看到事物原始状态,以保持人们朴素无华的天性;让人们减少利己的私心,以削弱人们对巧利的欲望;放弃欺人的仁爱礼义的说教,那么就没有什么扰患了。
综合全文来看,老子就是告诉人们放弃那些沽名钓誉、追名逐利的虚伪想法,要看到事物的原始状态,保持朴素天性,人也能少却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反而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快乐。
有空多读读《道德经》,就会发现老子的思想真的很玄妙。老子不会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不会说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更不会说怎样的人是有功,怎样的人是有罪。老子只和读者探讨何为“道”,探讨世界的本质,琢磨人的天性,这就是老子主张的“行不言之教”。
老子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看事物贯彻本质,好比他留下的《道德经》,寥寥千字,却道尽人间本质。
他不去说教,不会将自己的理念强行灌输给他人。他的思想看似朴素无华,但其实却最为珍贵,最为玄妙。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见素抱朴”一般书上都把“见”注音为xiàn(现)。我认为似有不妥。
“素”是白色,此处可理解为原色,即事物的本来面貌。“朴”,原木,也就是事物原本的状态,没有经过人工的本来的样子。
见,应该是看,看见的意思。“见素抱朴”是由两个述宾结构组成的,看的动作在前,抱的动作在后,并且主语都是“人”。
“见素抱朴”就是期待人们观察事物的本来面貌,做一个最朴素、最自然的本真的人。
但如果把“见素抱朴”的“见”,理解为“现”,表现,就存在一个谁在表现的问题,是人在表现呢?还是物在表现呢?
请高人指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见素抱朴,抱朴,朴素。
就是减少欲望的意思。
见微知著,见多识广。
素绠银瓶,冰魂素魄。
抱诚守真,左拥右抱。
朴讷诚笃,,朴实无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崇尚“圣\"、“智\",道家却崇尚“自然\"与“无为\"。见素抱朴:保持素朴的本质。“素\",意思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意思是未经雕琢的木。“素”、“朴\",是老子所竭力追求的品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见与抱同一个意思;素与朴又是同样一个意思。前后合起来可理解为:发现并融入到真理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见素”,是看到了事物的本质。“朴”,是未经雕琢的、浑然天成的状态。把浮华、虚幻的东西,那些花样、光影都去掉,看到的就都是“素”,也就是最本质的东西,内心才能真正平静,才能保持“朴”的状态。
欲望每个人都有,但是过度的欲望会让您受伤。食欲就是一种欲望,一旦过盛,就会伤害身体。“少”和“寡”都是减少的意思,并不是说彻底清理干净。
人到了领导者位置以后,容易出现自私自利、欲望膨胀的问题,这是人的本性。如果能把自己的私欲克制住,把人性的弱点控制住,就能建立积极的组织文化,就能在竞争中胜出。
读《道德经》三绝: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独角兽能否带领大盘绝地反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