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小学教师忙于做课题研究,有必要吗?
课题研究,课题,教师中小学教师忙于做课题研究,有必要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一线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研究完全没有必要。职称评审时要求一线中小学教师必须有课题研究结题证书更是不切实际。
首先,一线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研究缺乏理论支撑。
课题研究需要理论支撑。由于一线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主要是教育教学,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有从事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果要求他们从事课题研究,势必缺乏成体系的理论依据,不能支撑他们的研究课题。
其次,一线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研究缺乏时间保证。
一线中小学教师教学负担重,中心工作多,社会事务杂,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很难腾出时间来从事课题研究。如果硬要勉为其难,其研究效果也势必大打折扣。
第三,一线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研究缺乏经费保障。
目前,各中小学校经费都很紧张,从事课题研究上面大都没有专项资金,县财政下拨的经费中也没有这笔费用,学校更是无法自筹,而课题研究又需要大量资金。这一矛盾得不到解决,不仅影响从事课题研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许多研究工作也无法开展。
第四,一线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研究缺乏专业引领。
一线中小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虽然便于实验、便于实践,有丰富的来自一线的数据、案例,但课题研究毕竟不是一线中小学教师的专长,在严重缺乏教育科研人员的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势必因缺乏专业引领,使其研究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性。
第五,一线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研究助长弄虚作假。
由于一线中小学校缺乏从事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如果硬要上马课题研究项目,势必会让研究人员弄虚作假,造成研究成果失真,使其失去指导和引领作用。另外,职称评审时要求一线中小学教师必须有课题研究结题证书,也会造成职评材料的作假。
综上所述,目前条件下,中小学教师不必搞课题研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一问,很好!既代表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心声,又符合实际的教与学双边的情况。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不是科研人员应当在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教无定法,贵在探索、不断总结、改进、积累,从而进化,自己积累经验,改进教训。
教师在一线面对学生,一是管好每个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教学,一有空批改作业,备好教案。
课题研究是区县市教研室的教研员的事,如果让教师研究,岂不是本末倒置吗?要他们做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每天的教学都快不能正常开展了,扑天盖地的各种检查,各种活动的简报,各类的安全材料,各种的安全演练,各种照片的上传,各种的论文,公开课,培训,课题研究,真正的教学时间被压缩的少的可怜,根本就不能安心的上课,就拿课题研究来说,为了评上职称,拿一些驴唇不对马嘴的课题去研究,取得个证书,就为评职称,真正的课题是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一纸空谈,搞一些形式,中小学教师没有必要都去搞一些没什么价值的课题,还是踏下心来去研究一下怎么教好孩子,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呲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是胡闹,职称的条条框框都严重的扰乱了教学秩序,破坏了教书育人的教育方针,我们学校也有搞课题的都是造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必要,课题只有大学老师才有条件和资源来搞,中小学没有条件,也不会交给他们真正必要的现实的课题,他们自己也没有基础和能力设计课题。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课堂基础教学,而且都是最简单的基础知识的讲解。
最近几年由于评定职称,有的地方硬是要中小学老师搞课题,而且层层审查,层层过关才可以参加职称评定。这种要求累坏了教师,影响了教学,极不务实,影响很坏。
要鼓励教师上好每节课,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不得随意改变教师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不得转移教师的工作重心,使他们无所适从。
建国以来从没听说过中小学教师搞什么课题。不能把什么都称之为课题。正常的教研活动是必须要做的,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要研究,要提高是必要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经验交流是必要的。
职称评定要有利于教学,有害于教学的活动都要停止。
上一篇:在单位遇上被人告黑状我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