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阳明知行合一通俗点怎么说的清楚?
良知,自己的,的人王阳明知行合一通俗点怎么说的清楚?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仅是王阳明面临过这种问题,而且后来曾国藩人生经历也是如此!
甚至,严嵩、徐阶也都是如此,在年轻时候,都曾为理想而坚持操守,最终发现,这完全是跟整个官场作对!
最后,王阳明的顿悟,“知行合一”的秘诀
王阳明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受到,所谓的“天理”是存在于自己的内心当中,只要心中向往光明,实际行动却需要应事而变!
所谓的“知”就是心中存有良知,并且作为行动的起点,而后行动,如何行动结果,作为“知”的结束。
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就是说:我们起心动念,就是我们行动开始;而行动结束之后,才能形成真正的真知灼见。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比如我要去创业,一定要心中所想是为他人服务,这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认知,也行动的起点,不同的认知肯定有不同的结果;而创业成功之后,才能形成真正的有价值的知识。
这样,王阳明从一开始就否定了程朱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认为那些理论仅仅是理论性东西,不具备实践的作用。
同时,却肯定了只要心存天理和良知,具体的实践经验才是真正的知识。
所以,王阳明从根本上解决了程朱理学作为官方理论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换而言之,如果你身处乱世,你自己遇到各种各样问题,该如何操作?可能一片茫然,甚至内心极度痛苦!而阳明心学却为黑暗官场中提供一道曙光!
胡宗宪所处的嘉靖时代,阳明心学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以《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为例,他虽然一心为民,渴望剿灭倭寇,但是现实中仍然照例贪污受贿,贿赂严嵩、严世蕃,送白鹿给嘉靖皇帝、拍马屁。
不如此,估计他分分钟就被拿下,啥事也做不了!
这种道德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没有心学作为理论基础就没法调和!
最后,阳明心学对当前的现实意义
阳明心学无疑是非常伟大的,在混乱中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信仰,从而让人明白,人生之艰难,现实做事之困难!
如果心中没有良知,心中没有天理,就会胡作非为,毫无底线,最终会受到命运的惩罚;如果不懂得实际所行之变通,就会变得迂腐,不可救药,那么仍然是“知行”不合一!
“知行合一”告诉我们,现实的路很难走,唯有心怀善念,又能顺势而变,才能真正实现目标,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最后,祝愿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读懂世事,而又心存善念,最终成就一番作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学大师王阳明讲学,提出知行合一说,我认为知行合一的知主要指人的意识和思想。行”指人的实践和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也有所知和所行合一的意思,有的人有所知,但是缺无法在行动上做到自己知道的知识,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这是有积极意义的理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知行合一就是自己想的和做的要一致。
不要口是心非。也就是表里如一、就是道和德合一、也是规律与实践的合一。
就是老老实实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问题、时时处处自己的身心灵的合一。
比如以问题(或机会)为例,来说说知行合一:离开了问题(或机会)来谈知行合一没有任何意义,是空谈。就是我们面对个人、家庭、事业、社会和成长等所有的事,永远就是:
问题、规律、实践三者的相互运用。
一、问题。就是当我们时时刻刻遇到问题或机会、遇到得失、遇到是非、遇到悲喜、遇到顺逆、遇到你的我的、遇到高兴不高兴等等纠结问题,如何找到思维、规律、办法来看清看懂看明白咋回事,如何来识变、应变和主动求变,如何转危为安、如何趋吉避凶等……
二、知(道):这些都需要我们的……知,要知……道,知道了规律方法思路后,去行动。
三、行(实践):行动是最好的答案。我们主动去落地行动干活实践,才能对头,才能对路,才能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痛点和难点。
我们每天醒来,都要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和想法,在正确的规律(知)、思维、方法的指挥下,其一切实践活动(行)才能有效地来解决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知行合一也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做人做事:言行合一、道行合一、身心合一、步(行)调(知)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等。
有了知行合一,一切的实践活动、一切问题才能顺心顺意解决,才能进步、才能迭代和重塑不断进步的自己!
用好知行合一这一规律,能让我们每个人活得真实、活动踏实、活得自在、活的鲜活、活的精彩!
王阳明就是落实了自己的知行合一,所以成就了他自己 成就了他的内圣外王!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就是知行合一的圆满一生。
我们人人都可以达到这一境界,但必须精进磨练自己的知行合一。
我们一起加油[握手][握手][握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
的哲学理念。这里的知,指的是良知,也就是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理念,而行,是指人的道德践履。什么是良知?人对事物的第一个反应,也就是人的内心中的对与错,是最直觉的判断,是人的最本性的表现。在王阳明看来,这就是一个人的良知。人应当顺从良知的指引,做所当做的事,不做所不应当做的事。王阳明指出,知与行二者之间,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行,知决定着行,道德意识是人之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就是达到良知的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良知,也就是人的本心。凭借良知,我们就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要秉着良知去分辩是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人生在世,所需要做的,就是遵守内心良知的指引去践行,去努力,去奋斗,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这是我的浅薄之见,请诸位师友指正!
上一篇:怎样理解“书画同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