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阳明知行合一通俗点怎么说的清楚?
良知,自己的,的人王阳明知行合一通俗点怎么说的清楚?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知行合一正确的打开方式
通过四句教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其内核四句教是在教众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心存善意,用良知格物,纠正恶意的念头,行善去恶,从而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众人都能做到知行合一,一善百善,一和皆和,最终会塑造出一个善的世界。
关注张三疯,和你一起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句话就是别和自己过不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我瞎哔哔,讲几点
1知行合一的目的,做圣人,做君子。儒家的最高目标,做圣人。人皆可为尧舜。内圣外王,但做圣人,比较难,中华五千年,有人说,只出了二个半圣人。做君子,切实可行,伸手可及,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儒家的重心了。
2知行合一,的知,什么内容,不单是知识,而是指的儒家有智仁勇三德,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是君子的标准。
3行是什么意思,儒家讲,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4怎么做到知行合一了,这就是王阳明的创造性了,王阳明讲了许多,我来讲讲皮毛,
a放下自我,欲望要少,莫道山中无供给,明月清风不要钱。
b越是艰难处,越是立身时。人须在事上磨。不得脱离现实,一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c人皆有良知。致良知。即使是江洋大盗,也不意思,当众脱裤子。
d吃饭,穿衣,工作,皆是修行。不坐金丹不参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f活在当下。活在今天。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
g中庸里讲,人一之,己百之,人十之,己千之。
王阳明,天赋异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身,为往圣续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令人神往。我辈凡夫俗子,知行合一,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我就是凡人,或者笨蛋,那就好好干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现实中运用这个道理是密不可分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知行合一:知是指良知,行是指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意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做事完美。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首先要爱憎分明,做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敢于担当的人,在生活中,看见恶的一面能够拿出勇气和义气去打击,看见善的一面要积极的支持和宏扬,让温暖和爱洒遍每一个角落。
其次,无论是在生活中,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说到做到,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先解决眼前的小目标,再去搞定大目标,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梦想大于能力。
最后用“知行合一”的思想指导你的学习和工作。当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先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所致,搞清了原因,再去想解决的办法,总结了经验再前进,不要急于冒进,导致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知行合一是古代先人哲学的智慧结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这代人,接受的都是唯物主义的教育。尽管早知教科书及有关评论,都对王阳明的心学定义为唯心论并加以批判过。个人还是对王阳明在中华文化的深度求索精神赞赏有佳,非常崇拜!
忘了那位先贤曾说过,人类有三个主要关系一定要解决:一是人与物质世界,二是人与人类社会,三是人与自已内心。做为一个读书人,王阳明在历史上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公论。可他能用有限的生命去求索思考人类的重大问题并有所悟,不管所悟结论是否接近真理与否,还有待在现实社会中继续检验,但其执著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后来人的典范!
最近网上有大量介绍王阳明及其心学的文章,某些网友直接将王阳明吹成千古圣人,五百年独一无二。 这不严谨,有草率对待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圣人标准之谦,也不是客观公正对待王阳明的应有态度,对弘扬继承传统文化不是好事!
世界到底是先物质还是先精神?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大意识形态争论的焦点,亦是亦非至今还在讨论。我们渐且搁置起点和终点,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人心灵对物质加精神的诉求了!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价值所在。
最近网上在热销《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在后记中有一段话;\"我是用王阳明自己创建的心学来解构他本人的一生,从而得出的结论应该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生存“天理”。因为他说了,人心是古今中外相同的\"。学习王阳明及他的心学,学什么?怎么学?恐怕直到今 天很多朋友们都和该作者说的一样,绕着王老先生的心学理论打转吧?我很赞成作者的观点——
上一篇:怎样理解“书画同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