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阳明知行合一通俗点怎么说的清楚?
良知,自己的,的人王阳明知行合一通俗点怎么说的清楚?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阳明知行合一通俗点怎么说的清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所谓“知行合一”的“知”是指理论认识范筹,“行”则是指实践行动应用。也就是说是理论和实践的互相影响之间的学问。
阳明先生认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也是不易的,实际运用也同样重要,真正行动起来同样是不易的。”实现崇高伟大志向,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实际)脚踏实地,这可不仅仅是一句话,恰是一种高深的处世和生活智慧,真正明白了的人,会受用终生,所以看起来很容易明白,而实际上很不容易明白。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去善去恶是格物。”
如何把“知行合一”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首先,你是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敢于担当的人,不蝇营狗苟,也不卑躬屈膝,看见恶的一面能够拿出勇气与义气去打击,看见善的一面能够让善的温暖洒遍每一个角落。
其次,无论你是在生活中、学习上、工作中甚至是对待爱情,你都要说到做到。比如你列了很多计划与目标,你有很多雄心壮志与梦想,我的建议是先停止做梦幻想,去搞定你眼前的目标,不熬夜,早睡早起,先解决一个小目标,再去搞定大目标,这一点就是说你的行动要符合你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梦想大于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说要尽孝,要常常陪伴家人,要努力赚钱过理想中的生活,这些光是嘴巴上说没有用的,你要做的就是拿出你的行动去做,只有做了你才能得到收获。在做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忘记本意,忘记良善。
最后,用“知行合一”的思想指导你的学习与工作。当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先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要怎样做才能解决,而不是忙着继续奔跑。跌倒后,先思考原因,总结经验再前进,不要盲目奔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不是知识,而是认知,想法、价值观。放到具体的事情上,就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真实的认知、想法、态度。
行,指的是认知、想法、态度,在一个人行为上的表现和反应,是把认知、想法、态度付诸实践的具体办法及行为。
知是行的开端,行是知的结果。知与行不可分作两件事。此所谓“知行合一”。
内在有怎样的认知,外在就有怎样的行为,是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即知行合一。没有所谓的做得到或者做不到,知行合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没人逃得过这定律。人要修炼的的目的是致良知。所以王阳明说要“格物致知”,就是说要不断地为善去恶,从而使自己的良知发挥作用,因为内有良知,行为才不会偏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整个阳明心学也是围绕着“知行合一”的核心逐渐的往外延伸。
“知行合一”从通俗的角度来理解,是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所以很多人看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理念时,也错误的理解成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其实“知行合一”并不是我们通俗所理解的两者分离的意思,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的话,反而误解了其中的深意,对于自己学习阳明心学,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阻碍。
一:正确理解知行合一
正确的理解就是“知和行”同为一体,相互作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知和行是无法分割的一个共同体,在知存在于内心的同时,行就已经出现了,就好像《道德经》思想中的道和德的关系。
道是德的根,德是道的象,所以王阳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用通俗的话来说,当我们看见一个东西的时候,“知”就已经存在了,当我们对这个东西起了念头,起了欲望时,“行”就已经存在了。
所以知和行是一起完成的,王阳明的知和行并不是真正的去行动,而是在你念头出现时,欲望发生时,行就已经存在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天你走在路上,走过一个水果店的旁边,你往水果店里面去看,看到了一个西瓜,你知道这个西瓜非常好吃非常甜,这个是属于知。
当你想要去把它买下来,想要拥有这个西瓜的时候,欲望发生时,就已经是“行”了,这个时候内心的念头就已经形成。
二:“知行合一”存在的意义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特别不理解,为什么知和行同出为一体,王阳明还要刻意的把知和行分作两种状态来解释呢,这个目的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修行。
很多人对于修行有这样一个误区,觉得我喜欢一个东西,但是我没有真正的去做,比如说我想贪污,但是我没有去贪污,这就不算错误。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概念,因为当你念头出现时,有一天一旦有一个选择的权利摆在你的面前,你就会受这个念头的动摇,而守不住自己的底线。
长久下去,你心中堆积的念头一定会出现在你的行为之中,所以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让我们在念头出现时,欲望出现时,就及时的扼杀和扑灭,以防止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因为这个念头的驱使,真正的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
而对于人生来说也是这样,我们修行修的就是自己的心念,而人生的一切祸患,也皆来自于心念之中,用知行合一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内心,人生终将受益。
上一篇:怎样理解“书画同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