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儒释道”与华夏文化?
文化,华夏,道家如何看待“儒释道”与华夏文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像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就学的弟子大约在三千人,其中能精通礼、乐、射、御、数、术这六种技艺的有七十二人。至于多方面受到孔子的教诲却没有正式入籍的弟子就更多了。 孔子死后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岸边。他的弟子和鲁国其他人,相继前往墓旁居住的有一百多家,因而就把这里命名为“孔里”。鲁国世世代代相传,每年都定时到孔子墓前祭拜,而儒生们也在这时来到这里讲习礼仪,举行饮酒礼,以及比射等仪式。 孔子的墓地有一顷大。孔子故居的堂屋以及弟子们所居住的内室,后来就改成庙,收藏孔子生前穿过的衣服,戴过的帽子,使用过的琴、车子、书籍等,直到汉代,二百多年间没有废弃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释道的存在巩固了华夏文化。
先说“道”,道是老子把大自然中的无形无状,看不見摸不着而确实存在的强大威力或称动力之物强加的名称。所以儒门弟子若得道便可称圣、为贤。释家门徏得道便为成佛做祖。道家修练者得道者就可长生久視,与世長存。其实儒释道都已与世长存,与宇宙共長久了。
世界用公历纪年就是耶稣得道后的現实。現在世界有了很多孔子学院便是孔圣人得道后的结果。佛教传经于各地的存在也是释迦佛祖得道的体現。道教只在中华大地流传正是证明了“道”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巩固做贡献。人们几千年中都在探索道,硑究道,这就是道家与世长存的铁证。不管是理解还是反对,“道”已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扎下了根,所以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说!
“道”是我国古圣贤真所发现,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两千五百年后才有儒学、释门、道教的出現,所以说儒释道是华夏文化捍卫之神,巩固并传承了中华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文化,离开了儒释道文化,已经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主流主要就是儒释道文化的贯穿,大家可以阅读诸子百家,方方面面基本都涵盖了儒释道三家的学说和精神理念。
儒释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魂,无论我们华夏儿女有没有儒释道的这三种宗教的信仰,但你所体现出的思维模式,人生观,价值观很多都是符合儒释道文化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释道三家再后来统称为中国文化,三家中佛家是由印度传入,但传入中国以后,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衍生出禅宗,所以说禅总的缘起在中国,这三这种宗教从浅意上讲是导人向善的法门,其实殊途同归,从根本上讲佛教在教众生明心见性,道家叫修心炼性,儒家叫静心养性,所以后来的王阳明心学可以以所冠三教之法,心上悟,事上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华夏文化包罗万象,多样复杂又随时代在不断变化。
儒释道,作为其中最有代表性且影响深远的三个体系化的代表,必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当下与未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华夏文化,始于羲皇易,衍诸子百家,成儒釋道三教。乃国之利器,五千年中華不絕之源。若能三教合宗,終道術為天下裂的現狀,汇众流成江海,华夏文化可再現天下一家之盛況矣!
东亞病夫之耻,其症在表(枝叶), 其病在里(失根). 如紫柏大师曰“宗儒者病佛老,宗老者病儒释,宗佛者病孔病李。既咸谓之病,知有病而不能治,非愚则妄也”. 此也庄子道術天下裂之叹矣。
故华夏文明的复兴,在于终结「失本遂末,三教不同心,道术裂」之局面。
学儒而能得孔氏之心,学佛而能得释氏之心,学老而能得老氏之心,则各教失根本之病自愈,可实現教內自宗。何也,固本培元,本立道生矣。
独木难成林,风比催之。故华夏之兴,必三教合宗,才能三生萬物。故有陈抟始祖現世,续儒釋道于世;文成公龍場悟道,即合道与理于心。
儒者立天地仁心為心,以生民為命,以中道行王道,天下一家、中华一人。
释氏以慈悲菩提為心,以渡生为命,以中观达佛國,諸法如义、萬法歸一。
道家依天地自然為心,以長生為命,以阴阳极环宇,道法自然、萬物一体。
儒之仁愛心,释之慈悲心,实皆無私大我之本心,与天地同体,也即天地自然本心。故儒、释、道三心实乃一本心。证如來「無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证「萬物一体」、「天下一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