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减少脾湿?
健脾,脾胃,白术如何减少脾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黄帝内经》讲:脾忌湿,心忌热,肺忌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现这些情况,要考虑的方法重点通过健脾祛湿的方法,补泻兼施,通过健脾胃达到祛湿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通过健脾胃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达到补益身体,补益气血的目的。
如果滥用滋补,反而会出现胃胀上火、舌苔厚腻、苔黄燥热的现象,而大部分的健脾为主助运化的药物,并不会出现这类的反应。
常用的中药比如党参、白术、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神曲、白豆蔻、木香、砂仁等。
通过饮食运动的调节也非常重要,适当的保持饥饿感,有助于调动脾胃的功能,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有增强脾胃的功能。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科普,点头像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以私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此论是中医对五脏特性的高度概括,揭示各脏对自然淫邪的易感性。脾恶湿是指它对水湿类邪气有特殊的易感性。脾的最大的功用之一,在于运化水湿。我们体内如果没有痰湿之邪,多亏了脾的运化之能。然而,正因为脾是湿邪的死对头,所以湿邪最容易找脾的麻烦。如果我们吃太多肥甘厚味,或者外感湿邪,形成湿邪困脾的局面,我们脾的功能就会下降。
因脾气虚弱,健运无权而水湿停聚者,称“脾虚生湿”,可见乏力肢倦,纳呆,脘腹胀满,痰饮,泄泻,水肿等。这是虚证,一般病程较长。因湿邪伤脾而水湿为患者,称为“湿困脾土”,可见头重如裹,脘腹胀闷,口粘不渴,排泄物粘滞等症。这属实证。一般而言,实证的病程多不长,但湿性粘滞,所以湿邪为患,多较其他病邪在时间上迁延些。迁延日久化热,可为湿热证。
如何减少乃至化解脾湿呢?《内经》说:“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恶湿者自然喜燥,于是,燥湿就成了治脾的常用方法。燥湿之药以苍术、白术最为常用。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气机不畅,《内经》认为“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即健脾燥湿并用,加上行气导滞之品。可用薏苡仁、扁豆、芡实、陈皮、砂仁、厚朴、白豆蔻等。“太阴湿土,得阳始运”。土暖则湿去,仍需心肾之阳温;土松则水渗,又赖肝木疏之。同时要注意,脾虽喜燥,但不是越燥越好,土太燥亦不能生物,这是常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温润。总之根据脾湿虚实兼夹的不同,辨证施治。
减少脾湿的根本大法是健脾利湿,除了药物调理外,更重要的是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首先要管住嘴,饮食清淡,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少食肥甘厚味油腻的食物,少饮饮料、酒类之品,每餐不宜过饱过快。生活起居规律,居住环境宜温暖干燥不宜阴冷潮湿,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避免遭水浸雨淋等湿邪侵袭。坚持长期较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练,每次锻练以出汗为宜。心境平和,及时消除不良情绪,解除怠惰状态,多交朋友,多参加社交活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①早睡早起,晨练一小时,上午之阳多沐浴
②少熬夜,多运动,起居宜常,心神宜调
③每日做腹式呼息36次,吐呼字久能祛湿
④少吃寒凉,远离冰镇啤酒,谢绝冷饮
⑤少喝绿茶⑥记住以上5条基本上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去新疆,甘肃,那里干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脾在人的器官中是主运化水谷功能,喜燥恶湿。当脾脏受到湿邪侵犯后就会岀现腹胀,大便不正常次数多溏泄便等。这就是因为湿邪瘀阻脾气运行通道。造成脾气运行不畅。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饮食不规律,多食酒肉及冷饮而损伤脾胃。有这种情况出现平时可多吃一些苡米,藿香,苍术,陈皮。大米。熬粥去除脾胃湿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熬夜,不吃冰冷,吃些健脾补肾的就得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