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教师的“五心”是什么?
学生,教师,耐心教师的“五心”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差生,家境困难的学生多“关心” 。如果说“爱心”有它的普遍原则,那么“关心”则应有侧重点。因为学生的思想意识、习惯、纪律性、学习成绩、家庭状况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也和常人一样要同情和帮助“弱者”。作为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更应该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如给“受欺负”的懦弱者撑腰,要激励他们敢于“抗争”,更鼓励他们敢于“告状”,因为“告状”的过程更是我们了解学生的一个必要过程,去伪存真后,更便于我们掌握学生的动态;对成绩差的学生应给其“吃偏食”,更要树立其竞争意识,要鼓励其相信自己的力量;对家境困难的学生要不动“声色”地予以资助,消除这些学生的自卑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的经验说明,只要“关心”得当、得法,会使被关心人终身受益。 当然“关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关心每个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异常”。例如对经常迟到的和偶尔迟到的学生加以“关心”,因为迟到是一种表象,深入了解,加以“关心”,才能取得“关心”的效果。
四、对后进生有“耐心” 。教师的“耐心”是完成课程改革与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事实上,面对性格迥异,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显示出更大的“耐心”。应该清楚大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而所有的学生可塑性很强。“耐心”就是要求教师用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方法,不厌其烦地做解释、勤沟通,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去重新“造就”一个好学生的自我。有无“耐心”是历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考验”,因为对学生的“耐心”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对教师立场、观点、能力是否正确的验证;是对教师信心、毅力的验证。所以“耐心”是教师“改造”学生的必要途径。“耐心”还要求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要求教师用娓娓动听的语言去感化学生,而不是教师用强制手段去限制学生。故“耐心”对教师的说话技巧和语言的逻辑性又是一个验证。
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下“狠心”。 “狠心”不是指教师对学生横蛮的体罚,或随意给学生增加的学业负担。而是指教师对不同性格,不同思想意识,不同成绩的学生施加精神、作业、或其他压力,正所谓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社会的发展是在竞争的状态下推进的,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很轻松,那么将来他们步入社会只能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对那些家境较好、性格开朗的学生创
设“逆境”,故意让其“不顺心”锻炼其承受能力;给家境困难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增加学业负担,多让其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挖掘其潜能。诚然我们所有的学生都不一定全成为科学家,但也应人尽其才。六十多年前,刘汉甲老先生慧眼识人,给我们发现了一位航天科学家,难道我们的学生中就没有华罗庚第二?哪怕我们的学生在将来成为一位优秀的村干部,成为各行各业称职的劳动者,那已经就很不错了。
试想,古今中外哪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不都是“先劳其筋骨,饿其肌腹”?我经常在不伤害学生人格,不损害其身心的前提下“狠心”给学生“施压”。事实证明,只要你掌握好学生能承受的“度”,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要想一下子做个好老师,不容易,必须要勤学习,多实践,善总结。只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用好“五心”,定能够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才能无愧于全社会都着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这个时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如何做有爱心、童心、责任心、好奇心、耐心的“五星”老师。
人们常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老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前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社会生产分工,教育最终出品是与老师同样具有完全独立思维能力的人,而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也就是引导孩子更好的适应、融入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建设输送人才。
生活告诉我们,在社会分工协作过程中每项工作都需要用心,有心才能把工作完成好。那么,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工作职责的老师该如何用心做好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哪些心呢?
爱心是为教的基础
爱心
生活中人们之所以关心某些事物,其关键点就在于爱他、觉得他就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爱、夫妻之间的爱。教育孩子学习成长同样需要爱心,老师需要将孩子们的学习成长视为与自身紧密关联的事情,想着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就是自己最神圣的职责所在。
儿歌唱:“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陪陪我,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的亲亲我,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的夸夸我,如果你们爱我 就多多抱抱我......”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一切社交活动的前提。同样,作为老师只有爱孩子,才会倾心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才会全心全意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服务。
童心
童年是天真无邪、缺乏人生阅历的人生初级阶段。因此,在成年人眼中总难免把孩子的形象和幼稚、无知、叛逆等相联系起来,甚至认为孩子总是在为自己的生活添麻烦。殊不知谁又不曾童年呢?谁不是从孩童成长起来的呢?因此,作为老师最急需调整的就是将自己的心调到与教学对象相同的高度,也就是具备和孩子成长年龄相同的“童心”。
像个孩子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
责任心
社会是分工协作的大家庭,每个工作岗位都对人类共同的幸福生活起着同等的影响,比如环卫工人给社会带来了清洁、卫生;医护护卫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家治理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老师的职责就是辅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成长,让每家庭放心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让社会放心我们的教学工作、让孩子们能够真正的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老师的工作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陪伴孩子们学习成长,能够看到的除了孩子们一天天长高的身体,真正思想上的成熟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因为,“立德树人”的核心是对人性的培养,而人性又是无法用试卷或者其他测量工具测定的。所以,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更应以自我为榜样,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成长榜样,以自身良好的行为示范与责任心助力孩子的学习成长。
好奇心
好奇是人们对待新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探索、求证的冲动,正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人类探索总结出来了璀璨的历史文明,并将继续在探索、求证之路上前行。好奇就是不以已有生活经历界定所遇见的事物,比如不以今天的天气判定明天是晴、是雨;不以今年的收成判定明年收成的好坏;不以孩子昨天的表现判定他们,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作为老师,好奇心就是要引导孩子热爱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而不是总认为自我就是绝对正确的,要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甚至在某些时刻主动向孩子们学习、请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