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论语·述而》中讲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何理解?
孔子,富贵,浮云《论语·述而》中讲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论语·述而》中讲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何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吃着粗菜淡饭,喝上一杯清茶,弯着胳膊当枕头睡上一觉,乐在其中。而通过不正当的行为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象浮云一样。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是平民百姓普通人家正常的生活,粗茶淡饭,平平淡淡才是真,忱膊睡个安稳觉,平平安安才是福。根据自身能力和家庭条件,过着平凡而实在的生活,不与别人攀比,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至关重要。
乐亦在其中矣。不为贫困而忧虑,反倒虽苦犹甜,乐在其中,既是儒家的安贫乐道,也是道家的清静无为,同时符合佛家的励志苦修。只要做到尽其努力,人尽其才,能过怎样的生活,顺其自然,不可勉强。这是注重内心的纯洁与快乐,这种快乐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生在世义字当先,利益固然重要,但必须见利思义,要考虑所得到的利益是否取之有道。通过勤劳致富,心安理得。通过正当经营合法赚取,问心无愧。
不义之财令人心里恐慌,提心吊胆。自私自利得来的富贵,只是稍纵即逝,虚无漂缈,过眼云烟。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多行不义必自毙。
儒家的积极入世而进取,激励仁人志士,有所创造,有所作为,勇于担当。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从而兼济天下。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做到义利并存,两者都很重要,必须做到两者兼顾,共同进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食,喝凉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对于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他特别赞扬颜回"一箪食"精神。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却是天天为名利而奔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然,孔子也不是苦行僧,正当的生活还是必要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决不能以损害别人的利益为代价去成就自己的名利。通过不义的手段而取得荣华富贵,是坚决不能做的。不义的荣华富贵,如天上的浮云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
人的生命和所用财富都是有限的,我们要看开一切,看淡一切。学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广厦千万间,夜眼不过八尺;家财有万贯,一日不过三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安贫乐道,粗茶淡饭,胳膊枕在头下,乐得逍遥自在,不择手段得来的富贵,就像浮云一样,我不屑一顾,。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贫穷快乐,富贵多忧,富贵之人,担心地位不保,穷人无所谓,人要豁达大度,既然发不了财,生不逢时。你又没当官的命,就顺其自然吧,无忧无虑过生活,嘴是过道,咋惯咋行。高楼大厦,夜眠八尺,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何必患得患失,得过且过吧!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随贫随富且欢笑,不开口笑是痴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实是孔子对利与义的关系的精彩论述。作为《论语》中的名句,这句话和它承载的厚重思想,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千百年来一直警醒着后人,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儒家本身。
理解之一:富贵如可得——利无不可
孔子的粗茶淡饭、枕肱自乐的行为,并非过程,而是选择之后的结果。但并非唯一的选择。儒家思想并不拒绝“利”。孔子也说过“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可见他的教育是有偿的;还说过“富贵如可得,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见孔子是不拒绝富贵,即利的。
老夫子并非高高在上的泥塑木雕,而是生活在烟火人间的真实的人,孔子和孔子之徒,也同样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点和以后自视清高、口不言钱的伪君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理解之二:义以为质——义不可无
但孔子的理性在于,他的需求是有原则、有层级的,在可以充当底层劳动者,即“执鞭之士”而追求富贵的同时,仍清醒地认识到“见利思义,见得思义”,把义作为顶级的追求和圭臬,合之则得,不合之则弃。义从来不是晋身干禄之阶,而是内心深处崇高的向往与固执的坚守。
理解之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利义权衡
当利和义发生冲突的时候,孔子的答案直接而简单,“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知道老夫子是否在此幽了一默?浮云者,可望而不可及,并非不想,而是不能。固有的道德准则与诉求使他自然而然地趋义而远利,但在清苦生活的同时,乐于心灵满足、道德无损的同时,仍然如仰望浮云一般,对利有所遐想的同时,仍会清醒地认识到,不义而富且贵,便如天上浮云,何有于我哉?
后世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更高级诉求,在根本上不违孔子的原意,一个是利如浮云,一个是生亦我所欲也,归根到底,是理智战胜欲望的过程,即便这个欲望是生命、是美好生活、是心中割舍不掉的思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