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家长一生气就可以打孩子,而作为负责任的老师却不可以?
孩子,老师,家长为什么家长一生气就可以打孩子,而作为负责任的老师却不可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基于上述,现在社会上只有家长打孩子,而老师打学生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在此,也敬告各位家长:请放下你的手,不要再打孩子了!这种教育方式坚决不可取!孩子表面上似乎听话了,但却给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多次被打之后,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
2.长时间下来,孩子的性格会变得非常暴躁,行为举止具有暴力倾向。
3.长期以后,孩子与別人相处,会变得心胸狭窄,冷漠无情。
……
所以,我们不要再打孩子,而应该根据其年龄点,加强沟通交流,做好引导激励工作,从而确保其健康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家长和老师都不应该打孩子,孩子也是有人权的,孩子是需要教育的,而不是被打,小的时候他们挨打,一是因为他们小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被动的挨打,而是因为他们尊重父母和长辈,所以才会被打,大了的孩子基本不会被打,因为第一父母基本上都已经老了打不动了,第二也没有人会打他们了。家长们打孩子基本上都是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所以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我觉得抱有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不对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刚开始的时候给这个家庭带来的都是欢声笑语,慢慢地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有的时候会和父母的思想相悖,父母就不愿意了,要把他转正过来才行,慢慢就会从说教变成打骂。所以打孩子是不对的,任何人都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前,家长打孩子被视为家务事,谁也管不着。
如今,我们的国家已进入了法制社会,国家已颁布了《反家庭暴力》法,家长打孩子,如果超超了法律规定的限度,是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的。
教师,应该怎样去管理和教育学生?
国家早就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对违规违纪违法学生的处分、处罚规定。
身为教师,如果不学法、知法、懂法、依法施教,依法治校,干出法盲才会干出的事情,受到法律的制裁,是应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法律管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说的,家长一生气就能打孩子?这种家长应该提升自我修养,应该进父母学校,学习一下应该如何当一个称职的父母。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也需要我们给与尊重。好的教育不是充满了战争,而是惩戒有度,赏罚分明的。付责任的老师为什么只有打孩子才能教育好了?我赞成适度的惩戒,但不赞成暴力体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体现了什么?体现的不是体罚而是教育教导。用道理去说服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教导是一个长期的疏导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的教育都要耐心,教育是一项终生的工程。谁说的,家长一生气就能打孩子?这种家长应该提升自我修养,应该进父母学校,学习一下应该如何当一个称职的父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父母和老师都不能打孩子,弄不好会违法。打孩子是最不理智的行为。如果要拿老师和家长相比,还真没有可比性。
首先,关系不同。
孩子和父母是亲情关系,血浓于水的父母亲情是任何关系都不能相提并论的。这种父母亲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辈子都不会改变。
孩子和老师是师生关系,这是一种工作关系。孩子在学校里上学,师生关系存在,孩子一旦毕业,工作关系不存在了,虽然还有师生情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情会越来越淡,甚至过上几年连老师都忘记了。
其次,作用不同。
父母对孩子来说,是养育之恩,离开了父母的养育,孩子就无法生存。父母的养育,是孩子的第一需要。
老师提供的教育作用。通过教育,让孩子获取知识,明辨是非,懂得道理,是人生素质的提高,是人的第二需要。
再次,目的不同。
父母打孩子,是一种爱的表达,是为了孩子记住这个教训。父母一面打,一面会特别心疼。
老师打孩子更多的是一种泄愤,是一种以势压人。如果孩子一旦还手,老师一旦失去理智,很可能有过激行为。
关汉卿曾经说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确实把老师放在了等同父亲的位置,但在师生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谁再用这句话来谈尊师重教,可谓是不识时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