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家长一生气就可以打孩子,而作为负责任的老师却不可以?
孩子,老师,家长为什么家长一生气就可以打孩子,而作为负责任的老师却不可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为什么家长一生气就可以打孩子,而作为负责任的老师,拿教鞭惩戒学生为何要三思而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对于小孩子犯错家长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能一生气就动手打孩子。我们大人也是从小孩子长大成人,然后结婚生子,角色变了成为父亲母亲。
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决定了他未来的发展,由于时代的局限,我们的父辈没有机会进入学堂接受教育,所以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可是又不懂怎么教育孩子,于是,传承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理解,只要是孩子不学习淘气就打。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多少是对社会有用的,当孩子长大了也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悲!
我也经历过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和所有父母一样恨铁不成钢,但是我很想有什么能够帮助到我。寻寻觅觅,我了解到了李强365教育知识平台,里面有海量的知识,通过手机就可以点开学习,就像一个知识的淘宝、移动的商学院。我选择了幼儿教育和中小教育,通过专家名师的视频讲课,我发现以前很多做错的地方,我开始按老师说的,和孩子成为朋友,引导孩子一起听专家讲课,一个月过去了,我和孩子都慢慢改变了,孩子也会自己主动学习,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很少让父母操心,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看到孩子的变化心里喜极而泣,自己也是对李强365心存感激之情。
今天,看到这个话题,我做了自己的分享,真感情才是好文章,能够帮助到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功德,也会让自己快乐!所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在李强365平台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分享出来,希望大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郑重声明:家长打孩子也犯法!只是民不告官不究罢了!
其次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
1.孩子是自己的,我可打可骂,旁人无需插手;但别人打了我的孩子,我给你拼命!
2.打人动机问题:家长打小孩,那是管教,为了孩子好;老师打学生,那是发泄私愤,动机不纯!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可以任意打骂,例如我国古代,父母打子女基本没事,就算无理乱打,甚至致死也只是打30板左右。
现在虽然《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处罚法》《刑法》都规定不得任意伤害他人,若属于故意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且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但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必要的打骂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网上就有很多:“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若一顿不行,那就打两顿!”之类的话。
但是教师打学生就不行,不说违反法律、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家长都不愿意:我的孩子在家是宝贝,你凭什么打;说,你是怀着什么样的目地打的,是不是泄私愤……
现在多少因打学生而被开除公职的老师。老师也是人,也需要奉公守法,在社会和法律的教育之下,他们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学会了“三思而后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过这个问题能够猜出有可能提问者会是一位老师并且可能已经经历这样的历程,才会有这样的疑问和感受。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不能打孩子。好的孩子不是打出来的,而是习惯培养出来的。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那是以前不适合当今的社会形势和发展,也不适合现在的教育理念。
我作为一个为人父母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生气、暴跳如雷的场面,但是却没有一次打孩子,因为我深信,打出来的孩子只会增加更多的心理阴影和逆反心理,不会打完按照你的思路你的想法去前进。
我们再来说教师打孩子。之前报过很多新闻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老师都存在着打孩子的情况。当一个班级学生很多,而且要过于调皮时,老师难免会怒上心头对于控制不住情绪的老师就会体罚孩子,但是体罚孩子之后的结果就是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阴影,同时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良影响。我们再说回之前的问题,父母打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即使打孩子不对,但是作为生之养之的父母适当的打了孩子,至少也没有人会去过多的指责或是批评。但如果是作为老师专门职业这个神圣的崇高的职业去打孩子,那么对于这个老师的名声就会有所影响。师者传道授惑解惑也,可没有说师者传道授惑打人也。
那么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教育呢?
一是对于孩子要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跟随孩子的一生。从小我们就应该着重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习惯,包括认真、自律、专注、运动等等,都要给他灌输到脑海里,让孩子会有一种认知:做事要认真,平时要靠自己的自律,同时要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身体,养成阅读和预习的习惯。一旦这些习惯学生都具备,那么作为学生的家长还是老师都会事半功倍。
二是孩子不是打大的,而是夸大的
这里的夸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吹捧和胡乱的夸奖。对于孩子做对的事情,我们要给予正面的引导和支持,要让孩子树立一种更强的自尊自信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较脆弱,需要外界的呵护和保护,所以这种有意识的鼓励和夸奖会让他们更加有自信,有兴趣去做我们希望他们去做的事情。如果一味的只是打骂孩子,也许一时会让孩子听我们的,但是在他的内心会种下一颗不满意的种子,等孩子长大之后,这颗种子也会生根发芽,直到他的叛逆期,直到他成人之后,会越来越和家长作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