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家长一生气就可以打孩子,而作为负责任的老师却不可以?
孩子,老师,家长为什么家长一生气就可以打孩子,而作为负责任的老师却不可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意识淡化,老师的行业地位普遍下降。家长和学生的维权意识加强。
老师的地位已经从昔日“圣人”的神坛跌落为普通民众。
在这一价值背景下,老师行使惩戒权的成本增加,难度增大。
其五、自媒体时代舆论场的压力,放大了行使教育惩戒权的风险。
教育和被教育,管理和被管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当这一种平衡没有被打破的时候,惩戒教育是和谐的。而教育惩戒一旦打破了这一种平衡状态,舆论场的加入则会放大教育的风险。
有责任心的老师才会认真管教学生。发生在2019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二中的优秀班主任杨守梅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当教育惩戒权导致的纠纷发生的时候,家长和媒体可以替生“维权”,谁来给老师“维权”呢?
老师的“家长”就是“校长”和“教育局长”,而他们的对老师的态度竟然是“处理”和“追加处罚”。
所幸有人民日报在关键时刻及时发声:善待基层教师,别动辄“追加处理”。
人民日报就此事评论说:“国将兴,必重师而重傅”。弘扬了正能量。
这场由惩戒权引发的风波才得以平息。对杨老师的不公平处罚决定才得以改变。
总结:在教育惩戒的博弈中,学校和教师永远都是弱者。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在全社会达成共识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尽管有人呼吁: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孩子不是老师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教师,要学会关爱孩子。教师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打人是不对的。
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但是,也不可以随便打骂孩子,那种不顺心就打骂孩子的家长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待孩子要在人格上现在平等的基础上,不能用权威来压制孩子,有问题,勤沟通,有时候耐心的沟通和言传身教会比打骂更有效果。
我作为一名教师和一个孩子的家长,始终认为,让孩子在自己合适的时间里按部就班的成长是孩子最大的幸福。一个健康的心理比什么都重要。
共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先说为什么家长可以打孩子:绝大多数孩子是家长亲生的,这一点就决定了父母生气打孩子时不会下狠手,舍不得呀!对年龄小的儿女,只不过在他犯错时,象征性的扬起手,轻轻拍两巴掌吓唬吓唬而已。对于上了初中或高中的孩子,确实顽皮捣蛋逃课,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秩序,多次教育仍不改正的,父母抽打几下,踹两脚也是正常的。从古至今有一句话,叫\"小树不修不成材,孩子不打不成器\"能流传至今,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俗话说:一个麦仁一条缝,一个孩子一个性,不是每一个孩子只靠讲道理就能教育好的,该有的惩罚还得有。
对一而再、再而三听不进正确教导的孩子,就应该让他皮肉吃点苦,让他们明白犯了错误不思悔改,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省的爹妈不管,将来到社会上让警察去管。一般来说孩子长大成人以后都能理解家长。
至於非亲生的父母,对有错在先的孩子,痛打不饶的有多少我不清楚,估计是极少数吧,因为人家会避讳,怕落人口实。
再来说说老师为什么不可以打学生,现在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门也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体罚、变相体罚、挖苦讽刺岐视学生。如今多数家庭只有一个,最多两个孩子,宝贝疙瘩一般,家长都害怕自己孩子受到伤害。还有少数家长,过分溺爱,纵容娇惯孩子,所以一旦有老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体罚了学生,遇到不省事的家长,轻则被要求写检查向学生及家长道歉,重则受到扣罚工资奖金,赔偿经济损失,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甚至开除的处分。这些都是老师对屡教不改的学生,不敢实施惩戒的原因。
教育好下一代,便他们成为优秀的国家公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奖赏教育、惩罚教育都不是万能的,就像人只有一条腿不好走路一样。\"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认为这种说法也有失偏颇。现在时代不同了,万花筒一般的世界对孩子诱惑太多了。教育学生往往是说轻了不起作用,打重了更不行。老师不容易,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当和老师联手合作,共同想办法才能做好这件不容易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法律赋予的权利!就像美国人动不动就说打官司,维权,事情都有两面性,能客观对待看问题就好,太用心反而吃力不讨好!我也是每天在家劝自己淡定,淡定,不然真得去找家长好好问问,你帮孩子写作业很有成就感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