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家长一生气就可以打孩子,而作为负责任的老师却不可以?
孩子,老师,家长为什么家长一生气就可以打孩子,而作为负责任的老师却不可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结束语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孩子就会让家长生很多心,也会让老师放很多心,切记打骂孩子!
我是替你读书郎,专注教育领域,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让我们共同携手前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把孩子作为私有物品来管理,在生气时打孩子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认为是自己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近年来,不少教师因惩罚学生受到教育部门的批评和处罚,受到心理上的伤害和经济上的损失,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愿进行惩戒。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习惯被家长宠爱,一旦受到教师的斥责,便心生怨恨,容易走极端道路。是教师不敢惩罚学生的原因。
有的家长不理解教师的苦衷,动不动就投诉,这让许多有责任心的教师投鼠忌器,不想给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打孩子是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教育部门明文禁止的行为,所以教师只能尊循一些规则,对孩子进行以劳代罚,禁止打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很荣幸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许多家长还是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于是,当孩子调皮捣蛋、惹是生非时,气炸了的爸妈们便会操起顺手家伙,有恐吓立威的,也有真动手把皮孩教训一顿的。被实行家法后的孩子反应也不尽相同,有抱头痛哭的,大声求饶的,也有默默挨着一声不吭的。机灵聪明的会脚底抹油一走了之。
首先,从法律教育层面上讲,就算是孩子直接监护人的亲生爹妈也无权打孩子。因为这违反了《未成年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万一因自己下手太重误伤了孩子,不仅会遭受来自道德方面的谴责,后果严重的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样的"家暴"新闻多次报道,例子不在少数。
其次,从家庭伦理和亲子教育角度来讲,经常打骂孩子容易给他们幼小心灵和身体造成创伤。孩子被多次打骂责罚后会渐渐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对于被实行家法精神上已经麻木了。这样一来他们对爸妈也会抱着不信任、或敌视态度。因为,孩子处于某个年龄段时,他们的认知还不成熟、清晰。还没意识到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
还有,很多家长激情实行家法之后,看着眼泪汪汪的孩子,后悔不已,深深自责。但当孩子下一次"老毛病"又犯时。依然控制不住冲动情绪,鞭子、衣架或鸡毛掸子又重出江湖。
我深刻记得,我们上小学那时候,几乎每个老师都会在自己办公桌或讲台上放一根木条子或小竹片。这武器是用来打手掌心的,我亲身体验过,小鞭子一打下去,手掌心立马有一股揪心的辣和疼。可见它对于那些违反纪律或不按时缴作业的同学来说,经济实惠,用途宽广。
但在目前,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老师们,体罚和责骂学生越来越少。有的甚至连大声批评学生都不敢。也许,老师们知道现在各家各户孩子少,变金贵了。或是,园丁们意识形态提升了,感觉孩子真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花朵出了差错,还是引导、口头教育为主。不能动之以手有失斯文。再说了,君子动口不动手。
这样一来,就算熊孩子再怎么,"为非作歹"老师、班主任们也是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和同学们讲道理,摆事实,举例子。他们就是希望孩子能彻底明白自身所犯错误,帮助他们加以改正!
当然,这样的情感疏导和教育效果不尽相同,毕竟孩子性格不一,情况不同,结果当然因人而异!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因材施教,分门别类对孩子们进行不同方式方法的教学。实事求是的讲,手里没有了戒尺的老师。无论是课堂上或是校园里,自身的权威和威慑力确实不够。所以,在很多普通学校,教师上课时,课堂杂乱,喧哗,学生走神,玩小动作,窃窃私语等现象比比皆是。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们也很头疼,但常常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毕竟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况且,这也不是单一存在。归根结底,我很多专家认为,还是因为老师们手里没有可以规范课堂纪律,惩治熊孩子的有力武器。
近来,许多教育界有识之士强烈呼吁:"把戒尺还给老师"就是希望学校中的老师们能被授权,在一定范围和程度惩戒一下违反纪律的孩子。以达到规范同学们日常纪律和个人行为的目的。让师者真正起到传道解惑,兴学育人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并非一句空话。中国教育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者在一线从教多年,窃以为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理解、配合老师工作的。
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缺少耐心,孩子一旦做错事,老师与其家长沟通后,家长就不分青红皂白把自家孩子打骂一顿了事。
还有些家长比较护犊子,自己打骂孩子可以,但见不得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严厉。孩子在学校受了批评,回家会不高兴,家长了解情况后觉得孩子受了委屈,就到学校找老师大吵大闹。时间久了,老师就不愿意再管这样的孩子。
真诚希望我们的家长多读书,特别是有关儿童心理方面的书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关注孩子的精神健康,同时提升个人文化素质,多一些文明素养,多支持老师的工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