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运20为什么不用DT18发动机?两台就够了,还省油?
发动机,运输机,推力运20为什么不用DT18发动机?两台就够了,还省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简单的常识,世界上所有大型军用运输机,出于安全考虑都会使用四发,因为军用运输机的使用环境比民用恶劣的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主要有两点,发动机的供应问题,和飞行设计的问题。
首先是发动机的供应问题。确实,从性能上来说,DT18发动机无论是耗油量、动力、推力比、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上,比现在运20翅膀上搭载的发动机,优秀不是一点点。但是再好的零部件,不是国产的也不能用。毕竟现在我们还只是能从乌克兰进口DT18发动机,尚无法国产化。
众所周知,运20是我国的战略运输机,未来将担负起运输中国的各类部队,解决中国军队的快速远程投放能力。
军用的发动机能用自产的,就尽量用自产的。毕竟一旦发生战争,这种国之重器的零部件将会受到对手的封锁,一旦这样,将会对空军带来很大隐患,影响大规模投送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可靠性的因素考虑,运20虽然是一小心脏,但质量不行数量来顶,也是可以的。现在搭载的,是在轰6系列的发动机,我国的航空工业已将发动机的相关技术和生产工艺完全吃透,其可靠性、可维修性等等,都能满足军方要求。相比之下,已经量产多年的太行系列航空发动机则在可靠性、耐久性上,还不被认可。
其次,就是气动布局以及发动机的配置。作为一个整体,飞机的整体气动布局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每一款飞机在飞上蓝天之前,总会在地面风洞上进行大规模的飞行实验,以检测飞机的空气动力是否合理,而发动机作为飞机外观的一部分,自然也就需要考虑到其中。另外,4个发动机有利于分担飞行负荷,一旦某个飞机发动机遇到故障,其他发动机则会补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运-20的设计本身就是参考了C-17和伊尔-76的气动布局和机体结构,也就是四发动机布局设计。不是说D-18T发动机的推力大,两台就能替代D-30KP-2发动机那么简单。就像波音747-8换代后依然是搭载四台GEnx,而不是简单的用两台GE9X替代。目前运-20搭载的D-30系列发动机本身就是过渡产品,其配套的涡扇-20成熟后,整个发动机性能就会有很大改观。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使用国产发动机予以替代,不能被外国在关键部件上“卡”脖子。
D-18T是前苏联研发的第一款高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在独联体中,乌克兰的航空发动机研发水平排名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因此D-18T就落在了乌克兰伊夫琴科-进步设计局身上。D-18T是一款三转子高涵道比发动机,其推力超过196kN,主要用于驱动安-124和安-225运输机,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负责生产,也就是前几天美国作梗不让卖给中国的航发企业。
D-18T的设计原则便是巡航耗油率低、重量轻、寿命长和性能好。目前建造的数量为188具,总能飞行小时超过100万。前期的D-18T翻修前寿命为500小时,额定寿命为1千小时。D-18T系列3发动机的基础零件寿命可以达到5535次飞行循环。而运-20目前搭载的发动机是Soloviev D-30DK-2系列发动机。D-30KP的推力为117.68kN,虽然相比D-18T差距很大(196kN),但这也是运-20的权宜之计。毕竟伊尔-76同样搭载的四具D-30KP。
虽然早期的运-20搭载的是D-30KP,主要是配套的涡扇-20还不成熟。而在2019年2月,曾有媒体曝光,一架运-20已经开始搭载涡扇-20进行测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呀,D18T挺好的,推力足够大,又省油,只是它并不属于俄罗斯,分家时,“动力沙皇”归了乌克兰。
我们引进D-30,是作为2005年引进伊尔-76不成以后,一种务实选择。可为轰-6K的改造助力,亦可为中国研制的军用大飞机,作为代用动力。未来运-20,有自己的国产动力,不论涡扇-18,还是涡扇-20,完全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人家的再好,毕竟是人家的,现实选择,而非奢求,才能把引进对象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
印度引用“费尔康”预警机,引擎选择了PS-90-76,加些钱就可以,我们的新轰和大飞机,动力设计如此,在国产动力还未能就位的情况下,寻求与俄合作,正能顺利实施,一举替代性解决了两型飞机的动力。
D-30油耗虽高,但毕竟经过多年使用,已非常可靠和耐用,拿过来就能用,基本不受限制,而要选择俄罗斯新型发动机,要考虑到性能搭配等诸多技术问题,其它因素也要多所考虑。进口面临一些不确定,即要综合而定。实事证明,我们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国产相关航发型号,得以顺利推进以后,才能具体来参详先进的技术指标。
你要知道,运-20比于伊尔-76,本身即有晚发于人的技术进步性,再有先进的航发作动力,已在整体性能指标上,不逊于任何人。相反,入役以后的运用表现,即使搭配的D-30,也是嘎嘎的,可见当时的选择慧眼独具。
立足于自己,才能走得更远,这一点,对于今日中国来说,正充满十足的技术自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